每日经济新闻

    临空经济区热与冷:63个新区鲜有成熟模式

    2015-05-28 00:47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吴林静 发自成都    

    ◎每经实习记者 吴林静 发自成都

    “全国62座城市,依托54个机场,已经规划了63个临空经济区。”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周来振给出的这个数据,足可见临空经济的热度。

    国内机场建设加速,也引发临空经济区建设热潮。依托机场发展,建设临空经济区被视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但在一拥而上背后,周来振坦言,“一些地区临空经济发展充斥着浮躁、急功近利的商业冲动。”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曹允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在中国发展了十多年的临空经济,目前还没有更多成功经验可借鉴。

    临空经济热度不减

    中国的临空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萌芽,2010年后随着新机场的建设,临空经济区在全国遍地开花。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被设立为“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临空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据周来振介绍,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以成都、郑州、天津等省会或重点城市为骨干,其他城市为补充的临空经济发展格局”。

    二三线城市也在“虎视眈眈”。河北唐山、湖北孝感、西宁曹家堡、贵州龙里、四川宜宾等一批临空经济区蓄势待发。据中国民用航空网报道,截至去年6月,有21个客运年吞吐量在1000万以上的机场所在区域,已全部规划了临空经济区或以临空经济区为核心的城市新区。

    在民航业界流传的“1:8效应”,或许能解释热情持续高涨的原因。办好一个机场,就像开启一扇大门,随之而来的人流、资金和信息,将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机场的投入产出比可以高达1:8。临空经济区带动产业转移,能启动高端经济成为业界共识。

    如何避免千篇一律

    临空经济出现井喷,也让业内有了担忧。周来振坦言,“一些地区临空经济发展充斥着浮躁、急功近利的商业冲动”。曹允春表示,对于扎堆建设临空经济,“不能完全去堵,而是应引导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衡量一座城市是否适宜发展临空经济,主要取决于相当规模的机场吞吐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配套的市场容量。

    对于普遍处于亏损的中小机场,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办公室主任胡杰建议,几个临近的中小城市可以合建一个机场,从而形成规模。然后再在附近建开发区,几个城市之间形成分工合作,比分别做几个中小机场更能产生经济效益。

    曹允春提出,建设机场、发展临空经济,要发展更具地方特色的实质内容,千篇一律、重复性建设,这样谁都发展不起来,“无论选择哪种模式,政府、机场、企业等各种建设主体,都要遵循临空经济港-产-城的发展规律。”他说。

    “全国扎堆建,但成功的少,大家都在探索不同的路径”,曹允春总结出几种临空经济的发展模式。比如,富士康落户郑州,关联产业驱动,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2014年手机产量1.43亿部,约占全球供货量的1/8。此外,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的综合交通模式,孟菲斯的航空物流驱动模式,以及自由贸易区在临空经济区周边布局的模式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吞吐量翻番 成都启动双机场建设

    下一篇

    辽宁成大回应“样板工程”停产:未来项目“生死”看页岩油价格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