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科新生物营销模式向代理倾斜 目标年增长50%~80%

    2015-05-25 01:2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霞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王霞 发自上海

    作为主要从事生物药物、新型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新三板企业,科新生物(430175)近期的发展态势,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目前公司希望每年销售额能有50%~80%的增长。”科新生物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潘梅在谈到对公司业务预期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

    近日,记者走访了科新生物,发现科新生物在销售渠道、模式、研发态势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和转变。公司希望销售体系的调整,能进一步将公司产品从中高端市场带向基层市场。

    拓宽基层医院销售渠道资源

    从科新生物的业务来看,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生物技术服务。目前共有自有产品11个,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干燥综合征(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及诊断。

    记者了解到,公司目前的主营产品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试剂盒,该类产品的国内市场一直以来都由国外诊断试剂公司主导。这意味着,公司产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与外资产品展开抗衡的品牌。

    根据公司近期公布的201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222.7万元,同比增长35.72%,其中自产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2.92%,占营业收入53.07%。报告期内实现利润总额1404.6万元,同比增长32.43%。

    “国内厂家主要由于原料来源的因素,不能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市场销售较少。”科新生物方面表示,公司自从涉足该领域以来,打破了进口厂商长期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

    从产品定位来看,公司产品定位于中高端,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开始从中高端医疗机构慢慢向地方性基层医疗机构扩展。

    “目前在医院市场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在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市场,公司还有没有做,希望能深入到这些市场。”潘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业内也普遍认为,拓宽基层医院销售渠道资源,能够进一步减轻公司回款压力,从而增加公司现金流。

    营销模式从直营向代理转变

    从中高端医疗机构向地方性医疗机构扩张的过程中,公司的营销体系改革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正在向全面代理的营销模式倾斜。

    潘梅向记者解释,目前,公司的营销模式从直营向代理转变,代理销售正在平稳增长。“采用代理模式是行业目前营销变革的主要方向,之前公司的直营就铺向全国,而通过代理模式能够进一步向低线市场延伸。”潘梅称。

    具体来看,2014年公司采用重招商、稳直营的经营策略,营销重点指向渠道招商通路的建设,尤其是覆盖基层医疗市场的招商渠道通路建设,同时对于原有标志性示范三甲医院维持直营销售。在体系建设上,公司营销中心下分为大客户部、销售部、市场部及内勤部4个部门。

    不过,从公司年报中可以看到,目前公司客户主要包括代理商及医院客户,相对来讲,客户集中度不高,较为分散,前五名客户占营业收入总额22.26%。

    对于直营向代理倾斜已经取得的成就,潘梅告诉记者,从销售方面看,现在直营和代理已经差不多各占50%左右,但是公司希望之后代理能够占到大头,将进一步向代理方向倾斜,之后,公司的销售将以代理模式为主。

    原料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

    在国内众多的体外诊断制剂企业中,科新生物有何独特优势?

    潘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的一大优势在于有自己的原料,属于自己研发、制备,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因该类产品原料自备门槛高,目前国内企业鲜有涉及。“其他国内企业大多从国外进口原料进行工艺制备,而科新能够实现原料、研发、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一体化。”潘梅补充道,“一方面,公司使用自己的原料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也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

    实际上,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属于高科技项目,技术难度高,投入成本大,有失败的风险。

    据了解,针对这一风险,科新有自己的应对方法,公司从短期至中长期已形成梯队式各项研发项目,短期项目能迅速市场化,在研发中长期项目的同时承接外包研发服务,从多维度降低了研发风险。

    从公司的发展史来看,由于科新生物本身就是研发型企业,并且重视研发和创新人才,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相对较高,目前公司的研发团队有70人左右,很多是从国外回来的研发人员。

    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仍保持对诊断新指标和产品较大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金额约97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占营业收入16%。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老法师看盘:暴风雨来袭?

    下一篇

    “有闻必报、有求必应、有钱可赚”——成都商报客户端全新上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