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重组平台临考:新盛融试运营不乐观 宝筹网多为老客户

    2015-05-18 01:1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邓莉苹 发自深圳    

    每经记者 邓莉苹 发自深圳

    面对兑付难题,一些P2P平台选择以重组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这种方式效果如何呢?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对新盛融和宝筹网两家重组平台展开了调研。

    近日,记者注意到,已经在3月末重新上线的新盛融平台网站出现无法打开的情况。此外,有投资人表示,广州志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盛融在线运营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被刑事立案。而其负责人也坦言,新平台试运营期间的成交状况确实不太乐观。

    与此同时,去年12月开始运营的宝筹网,目前的总成交额大概有3000多万,投资者以老客户为主。

    新盛融:网站备案将完成

    盛融在线提现困难的问题在春节期间被曝光后,业界对其最新进展一直比较关注。此前曾经传出平台将和好又贷重组的消息,但最终好又贷并未参与其重组。3月30日,新盛融平台运用原来盛融在线的网站域名上线。

    从此前上线的新盛融来看,其经营状况或难言乐观。由于最近几日新盛融的官网已经无法打开,所以无法确定该平台的具体信息及经营情况。不过根据此前媒体曝光的信息,3月30日新盛融完成了第一笔借款,年化利率为21.5%,另加投标奖励0.5%;共有6个投资人投标,平均投资金额为2500元,满标时间约为9.5小时。此外,新盛融平台上线近一个月只有50多个借款人,成交量并不高。

    盛融在线投资人代表、新盛融平台负责人刘先生也承认,试运营期间平台的成交状况确实不太好。他表示,由于平台初上线,平台的股东关系复杂,同时还在做与原来的盛融在线平台的梳理以及人员的配备等,相关的手续和程序也还没有完全到位,所以未能完全放开手去做。

    据刘先生介绍,此次债转股的原投资人可能有400多人,涉及资金大概为1亿多。他进一步表示,平台最近正在完善一些新的设备及证照的办理,新网站的备案也将完成,同时也会引进新的管理团队,正式开展业务。此外,目前平台打不开是技术问题,抢修几天就可以完成,而且新的网站域名也将申请下来。

    宝筹网:新标利率多超18%

    去年12月17日,渝商创投宣布经由投资人债转股完成股改的新渝商(即宝筹网)正式开始运营。根据其官网资料,截至5月16日,该平台待收本息为776万元。

    宝筹网副总经理徐真表示,新平台上线到现在(5月15日),总的成交额大概有3000多万,但是里面有的是净值标,而且有的是到期还本付息。到目前为止,平台待收金额为700多万。

    记者在宝筹网官网看到,目前该平台每日所发的标并不多,并且大多数期限不长。比如5月16日总共发了3个标,金额共23万元。即使如此,满标速度也不快,5月16日上午9点半所发的3个标,截至当日19:00,1个月期限、借款3万元的标投了50%;期限为12个月的10万元借款项目投了22.88%;另外一个借款期限为3个月,借款金额为10万元的标,投标进度仍然为0%。

    从项目利率上看,新平台给出的利率比较高,大部分的标给出的年化利率都在18%以上,还有一定的投标奖励,比如上述12个月期限的标,给出的年化利率是24%,另外还有1.3%的投标奖励。

    徐真表示,现在平台上的客户,大部分都是老投资人,新的投资人虽然有,但是并不多,所以平台除了一定的运营费用以外,其余的收益都给了投资人。目前,平台主要是做车贷业务,在风控方面非常严格,并且将平台做到透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也在慢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也在对以前的借款逾期项目通过司法程序等各种手段进行催收。

    徐真进一步表示,虽然目前平台的交易量并不能算好,但是作为一个重组来的平台,能够慢慢将平台做起来,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平台目前不求做大,主要是稳当地把公司运作好,让公司可以运营下去。

    业内不看好重组平台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问题平台重组而来的新平台将面临不少问题。

    棕榈树CEO洪自华表示,问题平台重组的话其实是很难再做大的。他认为,这类平台声誉已经受损,很难再吸引到投资者——平台此前出现问题,要不就是放款项目损失了,收不回来;要不就是平台自融或者挥霍掉了,原平台的资金能收回来的不多,而新平台受原平台名声所累,也很难吸引新的投资者。

    事实上,对于这种困难,重组平台也有一定认知。徐真就坦言,平台重组后的成交额确实算不上高,而且吸引新投资者也很难,但是总要慢慢地运营下去才能解决问题。

    负责新盛融的刘先生也表示,因为新平台是老平台的重组,这方面(吸引投资者)肯定是非常受影响的,但是这个现实也不能回避,只能自己不断努力,尽力将平台做好,尽力来偿还投资人的损失。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探路者:践行大户外产业链的O2O模式

    下一篇

    估值高过“神创板” 部分新三板公司“坐地起价”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