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发自北京
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将进一步破除。
昨日(5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表示,人民群众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最有发言权。要开门搞改革,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
此外,在今年简政放权的重点工作部署上,总理强调了五批再砍掉的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再砍掉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和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
对于今后的改革思路,会议要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即“放、管、服”三管齐下。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行政审批的放管结合非常重要,是法治社会的重要体现。尽管削减审批权仍是今后发展趋势,但在法律体系及道德体系并未十分完善之时,政府该管的还得管。
力破简政放权“中梗阻”
简政放权成效显著。
据悉,两年多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达700多项,已提前完成了本届政府承诺的削减1/3审批事项的任务目标。并且,在5月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个历史概念。
审批事项在不断削减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什么国务院改革的力度很大,但是普通的中小企业与广大老百姓并未感受到好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表示。
在王满传看来,重要的原因是地方约束了他们生产生活、经济生活的权利,简政放权的一些措施尚未完全落到实处。
对此,参与会议的官方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简政放权的“中梗阻”现象大量存在,对个人来说,耗费的是时间和精力,增添的是烦恼和无奈;对企业来说,浪费的是人力和物力,贻误的是市场机遇;对社会来说,削弱的是公平和效率,挤压的是创业创新空间;对党和政府来说,影响的是形象和威信,挫伤的是民心民意。
对此,李克强表示,人民群众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最有发言权。要开门搞改革,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简政放权最大的问题来自各部门的阻力,如果不化解部门利益,这个问题就难以解决。“简政放权以后,确实省了很多事。”汪玉凯说,但省、市、县这三级政府能不能跟上中央政府改革的步伐,能不能让改革的政策落地,非常重要。
专家建议,打通“第一公里”需要政府从中央层面厘清自身职责,打通“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需要整顿吏治、加大推进反腐,并充分发挥社会、人大监督的作用。
王满传认为,削减“土审批”需明确公布权力和责任清单的时间表,加快推进,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方式改革。
还有专家表示,不少中介、协会的负责人都是退居二线老干部或者与政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主体,建议禁止退休官员担任中介、协会领导职务,政府还应加大事业单位改革,收费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中介服务的完全市场化。
该管的还是要管
对于今年简政放权的重点工作,总理明确,再砍掉一批不合理的审批事项、收费项目和办事关卡等。
总理还提出要求,新时期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同时推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逐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于“放、管、服”三管齐下,竹立家表示,行政审批权的下放和减少仍是今后的趋势,但并非行政审批越少越好,在法律体系及道德体系并未十分完善之时,政府该管的还是要管。
“如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性行业,政府必须抓在手上,比如水电煤等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要做到放管结合。”竹立家说。
上述官方分析人士表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靠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清障搭台,将极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并且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把握住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要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