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陆慧婧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陆慧婧 发自上海
“风来了,猪却还没找到。”面对权益类市场的大牛市,近日,腾讯正紧急调整步伐,旗下微信平台发布预告称,未来即将上线指数型基金。
过去一年,阿里携余额宝掀起互联网金融革命,直销渠道亦迅速崛起,占领基金销售半壁江山。而“这一次理财市场格局巨变,银行等代销渠道打了翻身仗,互联网巨头明显准备不足。”一位接近蚂蚁金服的基金公司人士如此评价。
如今,腾讯已经出招,阿里旗下蚂蚁金服近期亦收购数米基金网,或也在酝酿着一场反击。
互联网渠道销售欠佳
余额宝火过之后,腾讯与阿里在基金业务板块即将展开新一轮交锋。目前,腾讯先发制人,在微信理财通上发布了指数基金销售预告。
近日,微信发布消息称,腾讯官方理财平台“理财通”即将上线易方达沪深300指数基金,并推出0元申购费的限时优惠。
“理财通相关产品可能一周后上线,未来就看阿里如何应战。”一位接近蚂蚁金服的人士如此表示。另一位基金公司电商部负责人表示,“理财通一直比较谨慎,阿里未来打法可能会更为灵活。”
指数基金紧急推出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销售火爆,去年引领“宝宝类货币基金”潮流的互联网巨头们的话语权急速跌落。
然而,天天基金网迅速崛起,东方财富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天天基金网共上线85家基金公司,2190只基金产品。报告期内,基金销售额为1264.39亿元,其中,“活期宝”销售额累计为830.85亿元;银行代销渠道也捷报频传,今年以来,多只股票型基金提前结束募集,首募规模50亿份以上的新基金比比皆是。
而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基金销售渠道在这轮股市牛市中并没有大幅领先,天弘基金淘宝店数据显示,近30日销量为20.88亿元。据接近天弘基金人士称,天弘淘宝店日均销量占比在整个淘宝理财产品中 (包括保险、基金)维持在30%~50%之间,据此推算,其他33家基金公司淘宝店销量情况并不是特别理想。
互联网券商争夺战上,今年2月,腾讯联合国金证券推出佣金宝这一国内首只互联网证券产品,百度也于同期发布“百度股市通”;不过,目前仍未开通开户和交易等功能。支付宝上已经可以查看股票行情,而市场传闻中的蚂蚁金服炒股APP软件目前未见身影。“互联网公司此前在金融领域招的人才偏向银行体系,对低风险产品有天然的偏好,余额宝,包括招财宝等产品及平台都是走低风险产品路线,在过去两年货币基金收益水涨船高之时,也引领行业创新,开辟基金互联网直销渠道新路径。然而,在此轮股市牛市中,包括阿里、腾讯、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巨头明显预判不足,基金市场份额不升反降,值得反思。”一位接近蚂蚁金服的基金公司人士分析称,不过,目前互联网公司也看到了趋势,正在想办法追赶。
重塑基金销售利益链
恒生电子的一则公告透露了阿里旗下蚂蚁金服在基金版图上的最新布局。
近日,恒生电子发布公告,数米基金拟增资扩股引入蚂蚁金服作为战略控股股东,蚂蚁金服共投资1.99亿元认购数米基金9462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占增资扩股后60.8020%的股权;恒生及其他股东放弃同比例优先认购权;增资后,恒生持股比例由61.48%降为24.0972%,由控股变为参股。
恒生电子2007年发起设立数米基金,2012年数米基金获得基金销售牌照,成为国内最早一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入股数米基金期间,恒生电子每年保持大量投入培育数米基金网业务,不过直到此次股权转让,数米基金仍旧处于亏损状态。恒生电子在数米基金网持股比例上也几经沉浮;最近一年,恒生电子持有的数米基金网股权不断稀释,去年底,还曾放弃数米基金同比例增资权。
因此,蚂蚁金服入股恒生电子之后,恒生电子将旗下数米基金股权转让给在C端资源占据优势的蚂蚁金服,显得顺理成章。恒生电子坦言,公司客户以机构(B端)为主,在个人客户(C端)市场缺乏经验,包括缺乏互联网运营的经验,虽然努力尝试改变经营策略,但限于多种的原因均未能给数米带来更好的资源,因此,通过引进蚂蚁金服作为控股股东,希望能够在未来给数米带来更多的资源。
对此,一位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部人士表示,就收购方阿里而言,旗下蚂蚁金服入主数米不啻为集团一次重塑基金销售利益链之举。
此前,除了控股子公司天弘基金,其余基金公司与阿里在基金销售上的合作主要是通过淘宝店的模式进行;不过,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去年底,淘宝推出每笔交易额千分之三的收费新规,对货币基金及C端基金造成冲击,导致货币基金纷纷下架。“目前基金第三方销售没有一个很强大的平台,天天基金网也还是传统打法,蚂蚁金服此前为了做余额宝收购天弘基金股权,因此,蚂蚁金服收购数米基金应该也是为未来战略布局考虑,现在互联网巨头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有股权合作,否则会担心利益受损。”在上述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部高管看来,基金公司与淘宝在费率问题上发生过纠纷,而未来若是直接找数米基金做产品供应方,整个基金代销流程简单化,还可以做前瞻布局,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与基金公司一家家打交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