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发自北京
2013年,中韩间的贸易总额已达2742亿美元,并将在今年突破3000亿美元。在韩国的出口和进口中,中国分别占据了23%和16%份额。在此背景下,中韩作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自贸协定呼之欲出。
今年2月25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称,中韩双方当日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对中国方面来说,中韩自贸协定是迄今为止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对韩国来说,在与其他国家签署的所有自贸协定中,中韩自贸协定的关税优惠对象数量最多。
这一被寄予厚望的自贸协定将会给两国的双边贸易带来怎样的刺激作用?两国百姓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受益?日前,《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梁艳芬。
贸易结构失衡局面将改善
NBD:中韩本着“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原则完成了自贸协定全部文本草签,为什么我们在谈判一开始,就强调“全面和高水平”?
梁艳芬:总的来看,不论是和国际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和我国自身的经济、贸易体量比较,我国之前与其他国达成的自贸区的水平都不算太高,所以通过中韩自贸区,可以将内容丰富化、开放程度扩大化,以及提高水平。当然,这也和韩国本就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以及其开放程度和经济水平有关系。
NBD:在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草签之前,韩国已经和美国、欧盟分别签订自贸协定。有韩国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在劳动力方面有天然优势,以及金融部门的开放程度有限,中韩自贸区并不会像韩美、韩欧自贸区的开放程度那么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梁艳芬:首先,因为国家不同,以及贸易关系和结构不同,所以关注的领域自然不同。中韩自贸区更加关注两国双边注重的领域,我们也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来进行谈判。
NBD: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两国领导人已经商定了2015年中韩贸易额达3000亿美元的目标。自贸区建立后,贸易大幅增长是可以预见的。但目前中韩贸易的体量本就比较大了,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梁艳芬:事实上增长点还是很多的。目前,中韩贸易虽然体量很大,但主要是三星等电信产品的占比例很大,结构上有一些失衡。中韩自贸区建立以后,随着关税水平的下降,贸易壁垒的扫除,相信农业、技术往来、服务业等其他领域还会有很多空间可发展。
中韩自贸区具有示范作用
NBD:普通消费者更关心中韩自贸区建立后,会带来哪些便利和实惠。甚至有消费者期待,以后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多种类的韩国商品。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吗?
梁艳芬:自贸区建立后,关税水平会下降,进口的韩国商品的价格会随之下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韩国商品的关税水平本就很低,价格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国内流通成本较高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价格下降也许不会那么明显。不过,中韩自贸区建立后会促进双边的人员流动、服务贸易发展,韩国产品的后续服务等都有可能进入我国市场,这些会使我国消费者感到更加便利。
NBD:外界普遍认为中韩自贸区具有标杆意义,那么,该自贸区的建立对未来亚太自贸区的建立会有哪些帮助?
梁艳芬:中韩自贸区具有示范作用,也是一种先行先试。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也是对国内产业承受力的考验,对之后与其他国家、地区谈判自贸区也可以提供借鉴。此外,我国在未来的自贸协定中,都可以比照中韩的开放程度,来衡量如何保证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其他国家、地区会看我国会开放什么,怎么开放,开放以后带来哪些影响,这些对于之后的其他自贸谈判会有一个参考意义。
NBD:韩美自贸区已成立三年,一些美国媒体报道称,韩美自贸区使得美国对韩贸易逆差扩大,影响了美国本土相关产业的就业。中韩自贸区是不是存在这样的风险?您认为应该如何规避这种风险?
梁艳芬:这个过程是很自然的。政府签了自贸协定,某些垄断行业受到外来冲击,只有改善自身经营能力,适应新的竞争才能生存。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在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是一种良性刺激。
NBD:中韩自贸区谈判多年才正式建立,会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带来哪些影响?会不会给日本造成一定的压力。
梁艳芬:至少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日本方面应该是有压力,因为韩国和日本的产品具有相似性,日本的一些传统优势产业,比如电子产品,在出口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