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春燕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赵春燕 发自北京
星通联华于2002年成立,至今已有13年。在这期间,星通联华创始人、董事长张全升错失过发展良机,也遭遇过资金窘境,但一直没有放弃。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在位于北京北五环附近的星通联华总部,就知名VC机构DCM为何会在公司“潜伏”8年,公司业绩实现“反转”的原因等问题,与张全升展开近两个小时的对话。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张全升难掩国家物联网、环保产业政策密集发布带来的兴奋。
水治理门槛高市场大
NBD:“水十条”刚刚发布,在水污染治理检测方面,公司有何优势?您对市场有何预期?
张全升:环保部、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正在联手治理地下水污染,这方面的投入一年有十几亿元。未来,水处理市场的规模可能超万亿元,其中前期检测方面的规模达几十亿元。今年5、6月,地下水水质监测招标会真正启动,公司将陆续参与这些投标。在水治理上,星通联华和专业水务公司是上下游关系,星通联华负责前期实时在线监测地下水有关元素含量,这部分内容要求非常专业、门槛也很高,不会有大量的竞争者,目前国内也就只有五六家公司达到技术要求。
NBD:土壤修复与治理已经开启,公司在这方面又有哪些优势?
张全升:“土十条”规划虽然还在制订,但市场目前已启动。例如今年,北京已列出近一百亿元的土壤修复计划。星通联华将参与实施这类计划。此外,一些大型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等,这些年一直在治理土壤污染,我们也都有接触。政府未来如果规定“谁污染谁治理”,市场会更大。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从初期检测监测,到后期出治理工程咨询方案,我们将实现全产业链介入。公司在地下水水质监测和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的合计投入,占总投入的15%左右。
目前,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来自美国、德国等一些外资公司,但是我们的合资公司股东——日本OYO地质株式会社,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也有优势。
将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NBD:公司布局智能物流板块有哪些动作?
张全升:星通联华在智能物流产业上已经发展很久了。我个人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做博士后时,研究的课题就是《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从公司层面看,星通联华从2010年开始投入相关芯片和高端传感器研发,用了四年时间和韩国合作,到现在才在国内上市;北斗GPS芯片是去年底才拿到单子并开始销售;参与的国内自主知识产权超高频RFID芯片,今年6月开始生产。另外,公司还和山东高速公路集团合作试运营物流综合平台——“满易网”,且还将与其他几家高速集团来推动这一模式。
NBD:在智能物流方面,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张全升:星通联华不是去做物流本身,是通过物联网技术提供物流在线信息化服务,属于一个细分市场,未来还将拓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大数据渠道服务。
NBD:在星通联华的业务框架里,还有桥梁防灾减灾。您认为,这一市场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张全升:桥梁减灾防灾检测是我们传统业务,属于“稳赚”的项目,目前国内有60多万座桥梁需要在线监测,但不像环保和智能物流那样受市场重视。
NBD:您对于公司未来的增长有何预期?
张全升:目前已有了不错的订单。另外在物流综合信息平台业务方面,今年6月开始,公司每月均会有稳定增长的服务费收入,因此星通联华1年可以很容易实现2亿~3亿元营收。去年公司的营收约超1亿元,今年将超2亿元,后年会维持这样的增长速度。目前,公司的毛利率约为近30%,未来肯定会更高。今后政府加大投入后,我们的研发费用等还可以摊薄。
NBD:您如何看待公司对政府业务依赖度高等问题?
张全升:实际上,公司的智能物流板块对政府业务的依赖度很小,但在地下水监测和土壤污染检测修复业务上,依赖度的确比较高。但反过来看,政府项目也有好处:门槛高竞争小,资金有保障。随着招投标环境越来越规范,这一市场会变得越来越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