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春燕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赵春燕 发自北京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物联网开始深入到各行各业中,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科技公司在把发展物联网作为主业的同时,还通过布局一些细分行业来扩大发展空间,例如去年才在新三板上市的星通联华,除继续深耕公路运营管理以及巡检养护信息化业务外,还把目光瞄向“智能物流”等领域。
以公路运营管理以及巡检养护信息化业务起家的星通联华(430614),应该是国际知名风投DCM所投项目中“大器晚成”的一个。
星通联华于2002年成立,2007年获得DCM的首轮投资。在DCM的投资项目中,当当网、智联招聘、豌豆荚、58同城等均先后上市,而星通联华去年才在新三板挂牌。
对此,星通联华董事长张全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公司成立后发展较慢的原因是“还未发力”。
去年上半年开始,星通联华的业绩呈现出强增长态势,而这一切与公司深耕物联网,强化“智能物流”概念,以及在环保领域进行拓展分不开。
星通联华财报显示,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07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1756万元;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1850万元;201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6202万元,同比增16.4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23万元,同比增长42.22%。
风投DCM已“潜伏”8年
星通联华的全称为北京星通联华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原为交通系统企业,后经历了转股改制和多次增资。公司目前是一家以物联网及其高端传感器技术为基础,专注于为交通、地灾、建筑、环保等领域提供监测预警与治理系统开发服务及相关产品销售和检测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能力是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1月14日,公司正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总股本2800万股。
据了解,2007年,星通联华获得的第一笔投资来自于国际知名风投公司DCM。目前,DCM的董事合伙人林欣禾,仍担任星通联华的董事。由此来看,DCM已在星通联华内“潜伏”了8年。
张全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时跟DCM谈判后,林欣禾用了不到十分钟时间就决定投资,主要是看好星通联华打造的“智能物流”概念。
到2012年,星通联华又拿到第二笔投资——国内PE巨头中科招商入驻,此后,更多资本接踵而来。
星通联华2013年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前10名股东中,张全升和聂新泉两大境内自然人各持股28.73%,第三位富华盈(北京)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占股24.62%,第四位中科汇通(山东)股权股资基金有限公司占股7%。
据了解,富华盈为DCM全资子公司,而中科汇通为中科招商全资子公司。在星通联华5位董事中,DCM合伙人林欣禾和中科招商黄钦分列第三和第四位。
中科招商高级副总裁黄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初在星通联华做尽职调查以及投后管理时,同公司创始人谈事如果到了吃饭时间,都是叫快餐盒饭解决问题。“除了创始人靠谱,公司的技术能力及市场能力强,也是我们看中的。”
据了解,星通联华两位实际控制人张全升和聂新泉全部为交通系统出身,聂新泉目前还担任五家上市高速公路公司的董事。
随着在物联网上的深入,星通联华业绩开始发力。星通联华财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23万元,同比增长42.22%。
另在同花顺统计出的具有物联网概念的39家公司中,星通联华201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位于行业第一,销售净利率位于行业第十,均处于行业上游。
记者查阅星通联华2014年半年报发现,公司的收入只要依靠技术开发业务,其中,技术开发业务当期实现营业收入6006万元,而当期其实现的总营收金额为6202万元。技术开发一项占据了公司将近96%营收。此外,产品销售(软件及检测车)和检测与监测服务(含道路、机场、桥梁检测,车辆监测)仅为149万元和36万元。
星通联华是从国家交通系统中独立出来的公司,最早从事的业务就是公路系统和水利方面的在线监测工作。公司目前主要有三大类业务:技术开发与服务、产品销售、检测服务。其中,技术开发与服务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预测警报系统、高边坡稳定监测与治理系统等系统的开发及服务;产品销售主要系道路检测车、公路养护信息采集系统、桥梁监测系统等产品的销售;检测服务则系对道路、桥梁、隧道进行检测。而这些内容均与物联网关系密切,同时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及支持。
西南证券并购融资部业务经理孙光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物联网行业有望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布局环保降客户集中度
星通联华2013年年报和2014年半年报均提及,公司客户集中度高,存在一定经营风险。
据了解,星通联华主要依赖于中国水利基础局有限公司、北京华联恒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交通科学研究所、福建华联智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客户。如果公司不能继续保持与上述客户的业务关系,或者不能开拓新客户,则公司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影响。
星通联华201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来自北京华恒恒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的营收金额高达2748万,占到全部营收的44.32%,而来自中国水利基础局有限公司成都大慈寺项目经理部的营收金额达到2198万元,占全部营收的35.44%。来自这两大客户的营收共占据了公司近80%的营收。
星通联华还在2014年中期报告中表示,公司在北斗卫星导航芯片独家代理和物流车载终端销售,以及物流车辆监控调度平台服务已经逐渐发力,估计订单将陆续签订,并形成今后公司主要赢利点之一,将达到主动调整收入组成,分散客户集中度的目的。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星通联华参股公司天津星通联华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与国防科技大学、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军民共建研究院共同成立的晟芯星通公司,将于2015年正式投入运营。晟芯星通公司拥有北斗GPS双模芯片和915RFID芯片的自主知识产权,股东是超高频RFID国家军队标准及国家标的制定单位,拥有40多项专利。而GPS双模芯片和915RFID芯片在交通运输和智能交通行业的独家代理一项,可为星通联华在2015年度带来超3000万元的收入。
2014年7月1日,交通部发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2014-5号令)正式实施。该文件明确提出实现车辆动态监督系统,必须首先实现车辆运营平台的联网联控。这对卫星导航产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还有业内专家预估,上述办法将为北斗导航系统提供100亿元的市场增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获悉,星通联华研发的车机已经取得交通部的认证,公司研发的监控平台预计2015年11月可拿到交通部的认证许可。
记者还了解到,星通联华还通过在地下水污染检测及土壤污染治理等环保相关领域进行布局,来降低客户集中度。
张全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相比较传统的桥梁及地质灾害在线监测业务而言,地下水污染在线监测、土壤修复和物流信息化等业务的增长空间更大。
《《《
人物访谈
星通联华董事长张全升:全产业链介入土壤污染治理
◎每经记者 赵春燕 发自北京
星通联华于2002年成立,至今已有13年。在这期间,星通联华创始人、董事长张全升错失过发展良机,也遭遇过资金窘境,但一直没有放弃。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在位于北京北五环附近的星通联华总部,就知名VC机构DCM为何会在公司“潜伏”8年,公司业绩实现“反转”的原因等问题,与张全升展开近两个小时的对话。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张全升难掩国家物联网、环保产业政策密集发布带来的兴奋。
水治理门槛高市场大
NBD:“水十条”刚刚发布,在水污染治理检测方面,公司有何优势?您对市场有何预期?
张全升:环保部、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正在联手治理地下水污染,这方面的投入一年有十几亿元。未来,水处理市场的规模可能超万亿元,其中前期检测方面的规模达几十亿元。今年5、6月,地下水水质监测招标会真正启动,公司将陆续参与这些投标。在水治理上,星通联华和专业水务公司是上下游关系,星通联华负责前期实时在线监测地下水有关元素含量,这部分内容要求非常专业、门槛也很高,不会有大量的竞争者,目前国内也就只有五六家公司达到技术要求。
NBD:土壤修复与治理已经开启,公司在这方面又有哪些优势?
张全升:“土十条”规划虽然还在制订,但市场目前已启动。例如今年,北京已列出近一百亿元的土壤修复计划。星通联华将参与实施这类计划。此外,一些大型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等,这些年一直在治理土壤污染,我们也都有接触。政府未来如果规定“谁污染谁治理”,市场会更大。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从初期检测监测,到后期出治理工程咨询方案,我们将实现全产业链介入。公司在地下水水质监测和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的合计投入,占总投入的15%左右。
目前,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来自美国、德国等一些外资公司,但是我们的合资公司股东——日本OYO地质株式会社,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也有优势。
将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NBD:公司布局智能物流板块有哪些动作?
张全升:星通联华在智能物流产业上已经发展很久了。我个人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做博士后时,研究的课题就是《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从公司层面看,星通联华从2010年开始投入相关芯片和高端传感器研发,用了四年时间和韩国合作,到现在才在国内上市;北斗GPS芯片是去年底才拿到单子并开始销售;参与的国内自主知识产权超高频RFID芯片,今年6月开始生产。另外,公司还和山东高速公路集团合作试运营物流综合平台——“满易网”,且还将与其他几家高速集团来推动这一模式。
NBD:在智能物流方面,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张全升:星通联华不是去做物流本身,是通过物联网技术提供物流在线信息化服务,属于一个细分市场,未来还将拓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大数据渠道服务。
NBD:在星通联华的业务框架里,还有桥梁防灾减灾。您认为,这一市场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张全升:桥梁减灾防灾检测是我们传统业务,属于“稳赚”的项目,目前国内有60多万座桥梁需要在线监测,但不像环保和智能物流那样受市场重视。
NBD:您对于公司未来的增长有何预期?
张全升:目前已有了不错的订单。另外在物流综合信息平台业务方面,今年6月开始,公司每月均会有稳定增长的服务费收入,因此星通联华1年可以很容易实现2亿~3亿元营收。去年公司的营收约超1亿元,今年将超2亿元,后年会维持这样的增长速度。目前,公司的毛利率约为近30%,未来肯定会更高。今后政府加大投入后,我们的研发费用等还可以摊薄。
NBD:您如何看待公司对政府业务依赖度高等问题?
张全升:实际上,公司的智能物流板块对政府业务的依赖度很小,但在地下水监测和土壤污染检测修复业务上,依赖度的确比较高。但反过来看,政府项目也有好处:门槛高竞争小,资金有保障。随着招投标环境越来越规范,这一市场会变得越来越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