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议题,在水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对撞之下凸显出来。数据显示,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05亿亩,而在占全国耕地49%的灌溉地上生产出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每经编辑 张雯
每经记者 张雯 发自北京
一边是水安全,一边是粮食安全,哪一边的安全工作都不能松懈。
昨日(4月14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通过采取节水农业包括农田基础设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2020年,要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
生态农业专家刘宗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每提升0.01个点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约可带来37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节约量,而当前我国平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约为0.50,换算之,若能达成有效系数提高目标,则每年节约水量已超过南水北调中线输水量。
滥用农膜加剧污染
化肥、农药、农膜的过度使用,致使农业面源污染飙升。
“现在化肥综合利用率约在30%左右,但在果树和蔬菜中的施肥量已经超出了安全的水平,另外,小于0.008毫米甚至还有0.004毫米的农膜还在广泛使用,这些农膜都容易老化,而且容易残留在土壤当中”,张桃林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从南到北,都存在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
事实上,小于0.008毫米甚至0.004毫米的农膜因其造价低廉,农民多倾向于大量使用。而本来是为了大力促进生产发展的“白色革命”,却导致了非常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数据显示,当前农膜使用量达到了250万吨,其中140万吨是地膜。但是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一方面影响了土壤的结构,从土壤的养分、水份,到土壤的通透性全部遭受影响,另外还造成了一些动物的误食中毒现象。
由于农药、化肥等投入品过量使用而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绕不过去的红线。
水安全遭遇粮食安全
缺水、甚至极度缺水,径流污染、地下水过采,农业漫灌浪费,正是中国许多地区水资源的现状。
农业节水议题,在水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对撞之下凸显出来。数据显示,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05亿亩,而在占全国耕地49%的灌溉地上生产出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这也意味着,在我国,灌溉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具有比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康绍忠认为,缓解水资源短缺迫切需要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然而盲目减少灌溉用水量将导致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从灌溉水生产率的层面考虑,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农业的总用水与粮食的增加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业用水的总量和比例并没有显著增加,甚至还减少了,但粮食的总产量仍然是增加的。粮食总产的增加与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张桃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连续粮食十一连增,但用水的总量并没有增加,主要是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来实现的。同发达国家利用效率相比,这方面还有潜力可挖。”
在近日,农业部出台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要在2020年之前提高到0.55,同时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
“农村耗水占到总消耗量的60%,占比最大,当前我国平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约为0.50,传统方法的农田灌溉有效系数仅为0.3到0.4”,生态农业专家刘宗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每提升0.01个点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约可带来37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节约量,若能达成有效系数提高目标,则每年节约水量已超过南水北调中线输水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