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
3月24日,汇丰发布的3月制造业PMI预览值意外跌破50的荣枯线,达到49.2,并创下11个月以来的新低。
结合此前公布的宏观数据,如前两个月财政收入增速创23年来最低水平、进出口增速下降、投资增速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异常低迷等,看来2015年中国经济的开局,困难比预期来得早。当然,唯一向好的是A股市场到处莺歌燕舞。根据前3个月经济先行数据的分析,有机构预测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跌破7%,低于今年的预期增长目标。
面对经济基本面仍未企稳并可能继续下滑的局面,宏观政策该如何应对呢?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说:“如果速度放缓影响了就业收入等,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我们会在稳定政策与稳定市场对中国长期预期的同时,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来稳定当期市场的信心。我们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可以说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
针对先行数据走势不及预期,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现在已经到了该果断动用“工具箱”里工具的时候了,并且呼吁要把工具用在货币政策上。由此,再次甚至多次降息降准的声音也愈发强烈。
笔者始终坚持的观点是,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下滑上的使用空间已经不大。过度使用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还将带来巨大负面效应和后遗症。目前,中国基础货币与GDP占比已经偏高,流通中的存量货币太过庞大,如果继续放水货币信贷,在深层次的矛盾解决之前,依然可能流不到实体企业里,这样不仅救不了实体经济,反倒会因为流到资本市场或房地产市场里,而继续吹大房地产泡沫,推高金融风险。
“工具箱”里的货币政策工具,不是放不放水的问题,而是应当引水流向实体企业的问题;也不是释放总量的问题,而是盘活存量、加速流转的问题。
以当前全国银行业大约80万亿元的存量贷款为例,哪怕能加快周转1个百分点,就是8000亿元的货币资金。
提高存量货币信贷效率,加速周转,盘活存量,引导货币信贷流入实体经济,这才是货币政策的当务之急。
财政政策也能在应对经济放缓中发挥大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减税降费,且力度还可以加大,应当考虑把结构性减税政策转向全面性降税,同时大幅削减收费项目,减轻实体经济的税费负担。
在民生的视角,还应将再次提高个税起征点列入日程,以减轻工薪阶层的负担,增加其消费动能。此外笔者建议,为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妨对大学生等年轻人新开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网站等,在继续下放审批审核权、降低门槛的同时,对其税费依照年限进行免征或减半征收,并把审批审核变成登记备案,还可考虑给予低息或者贴息等资金扶持的制度安排。
政策的着眼点只要放在扶持实体经济和惠民生,就一定能顺利度过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也一定能取得稳增长的全胜。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