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机构近期调研踪迹后发现,机构在3月关注的标的主要集中在TMT、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生物等行业,其中又以TMT板块最受热捧。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刘海军
◎每经实习记者 刘海军
春节后,上证指数从2月25日的3246.9点上涨到3月24日的3691.41点,上涨13.69% ,越过了2009年8月的最高点3478点。“新牛市”是市场的普遍看法,而在这一波牛市下,资本市场最大的风口在哪里?机构调研的路径图或许可揭示出2015年机构布局信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机构近期调研踪迹后发现,机构在3月关注的标的主要集中在TMT、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生物等行业,其中又以TMT板块最受热捧。
机构“偏爱”TMT行业
2月25日到3月24日,中小板指数上涨了17.7%,创业板指数更是累计上涨24.14%,创业板是否估值过高,指数是继续走牛还是见顶的讨论空前激烈。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各路机构调研记录发现,各大机构对于小盘股中的典型代表——TMT板块却还是偏爱有加,热情不减。
从行业上划分来看,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机械设备、计算机、化工、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上市公司接待机构次数最多,分别为46次、41次、39次、32次、27次,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生物等几个行业接待机构数量最多,分别达到416家、305家、280家、274家、213家。
从细分的申万三级行业来看,IT服务、房地产开发、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制造、软件开发行业上市公司接待频次较高,而从接待机构数量来看,IT服务、电子零部件制造、软件开发、环保工程及服务行业上市公司接待的家数较多,分别是209家、165家、156家、116家。
获拜访最多公司股价表现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统计数据后发现,2月23日到3月23日,共有266家上市公司获得了机构调研。其中,获得最多机构拜访的前几家公司分别是快乐购(300413,收盘价42.02元)、卫宁软件(300253,收盘价157.60元)、TCL集团(000100,收盘价5.90元)、二三四五(002195,收盘价68.59元)、华东医药(000963,收盘价64.46元)、视觉中国(000681,收盘价42.03元),参与调研的机构数分别达76家、75家、74家、69家、65家和62家。
在总体接待次数上,理工监测(002322,已累计上涨30.29%;2月25日~3月23日,下同)、滨江集团(002244,已累计上涨45.62%)、得润电子(002055,已累计上涨71.19%)、楚天科技(300358,已累计上涨63.07%)、亚太科技(002540,已累计上涨61.90%)、延华智能(002178,已累计上涨60.80%)、恒华科技(300365,已累计上涨49.57%)等几家公司居前。
在这些公司中,较被市场关注的是得润电子。3月12日,得润电子宣布收购意大利汽车电子公司Meta System S.p.A。事实上,在2014年,汽车电子概念已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热烈追捧对象。在产业资本密集布局的背景下,国内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此比较关注,密集调研汽车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公司。
明星私募加大调研力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了解到,市场上被大众追逐的明星私募在这段时间内也加大了调研力度。“私募一哥”徐翔的泽熙投资马不停蹄调研了6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化岩土(002542,收盘价15.54元)、滨江集团 (002244,收盘价11.15元)、新都化工(002539,收盘价26.33元)、生意宝(002095,收盘价94.33元)、桑德环境(000826,前收盘价28.68元)和宏达高科 (002144,收盘价23.75元),前“基金一哥”王亚伟的千合资本调研了华力创通 (300045,收盘价25.88元)和金鸿能源(000669,收盘价32.36元)两家公司,“私募一姐”王茹远创办的宏流投资则在前几天去了得润电子。
一位经常参加调研的私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在获机构调研后不久出现异动,很大可能是部分机构在实地调研公司情况后,对公司价值作出了新判断:卖方会出报告推荐公司或向他方推荐,买方则会选择建仓。“调研频率和参与的机构数量是判断公司热度的不二因素。公司被调研频率越高,调研来的机构越多,说明市场主力对这些公司越是关注,就越容易受资金的青睐。”上述私募人士表示,“此外,调研机构名气和实力对公司股价也有一定的影响。有名气的机构如泽熙投资、千合资本这些公司,大家都会去关注,而保险资金,大型公募基金如华夏、南方等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一旦建仓,对上市公司股价推升作用也是非常显著。”“不过机构调研的热度和公司股价也不存在必然联系。有的机构没去调研也会大量买入公司股票,而有的机构去调研了,对这个公司更熟悉后,可能反而不会购买。”上述私募人士补充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