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行业平均毛利率为何不到10%

    2015-03-20 00:3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欧阳凯 发自深圳    

    ◎每经记者 欧阳凯 发自深圳

    一直以来,中国的电子垃圾拆解行业在公众眼中一直还保留着“机械破碎、焚烧、分选”等作坊式、低端化生产的印象。

    实际上,近几年国内已出现了数十家规模较大的电子垃圾处理企业,其中以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美)(002340,SZ)、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天津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代表。这些企业的出现,让大家看到,电子垃圾拆解业的革命——转型升级,正在急进中。

    日前,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在他看来,电子垃圾拆解行业只有转型升级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光做拆解毛利率太低

    继2014年6月斥资逾3亿元收购扬州宁达贵金属有限公司60%的股权后,3月5日在格林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股东们再次表决通过了收购凯力克49%股权、德威格林美49%股权、浙江德威65%股权的并购计划,以及高达30亿元的定增方案。

    同样是在3月5日的股东大会上,许开华公开表示,格林美2015年的营收目标将是70亿元,而格林美在今年2份公布的2014年度业绩快报中的总营收是39.08亿元,同比增12.10%,那么,2015年70亿元的目标如能实现,增幅将高达80%,格林美设立这一目标的“底气”何在?

    许开华解释称,“我们通过IPO以及两次定增,已基本形成了100亿元的产能规模,从今年开始就需要进行产能释放,我们5个基地的电子废弃物年处理能力达到了1000万台以上,去年处理了680万台,达产率在40%~45%左右,而今年预计在70%以上,明、后年基本就要达到90%~100%了。”

    他同时表示,今年募集的资金也没有用来做项目投资”。

    同时,“光做拆解的话,毛利率是很低的,并且光做拆解的话,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乏力的。”许开华表示,这几项并购都是在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做整合,“收购凯力克,实际上是一个电池材料产业链的建设,完全打通从废电池到电池材料,是产业链完全联通,大规模化的联通”。

    许开华表示,“去年我们电池原料中的正极原料卖了9000吨左右,而今年我们在这个领域计划销量将会超过10000吨,这就是我们大规模的循环再造,不是小打小闹;(根据全行业的采购数据)我们电池正极原料的市场份额起码在20%以上,市场占有率是第一的。”

    而收购浙江德威,实际上是帮助格林美打通钨资源的回收,把钨资源从废弃物到钨材料,然后再到硬质合金器件,许开华表示,“这是一个‘报废物回收-材料再制备-器件再制备’的完整产业链”。

    以报废汽车拆解业务为例,许开华表示,格林美将与日本的一家公司合作建一个汽车零部件的再造中心,“这是一个更高级别的循环再造,格林美始终把握从回收走到终端再造,这样我们的产业链就可以延伸,市场份额更加稳定,盈利能力更加核心化。”

    货源取决于回收半径

    在延伸产业链之外,许开华认为,全行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电子垃圾拆解行业平均毛利率不到10%,为什么不到10%呢?因为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业链比较短,深度循环不够,导致附加值比较低。

    他同时表示,近几年格林美主营业务毛利率一直都维持在20%以上,“即使在大宗商品大幅降价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够维持高毛利,就是靠产业链的延伸、靠技术”。“转型升级第一是需要技术,第二就是环境治理,通过技术来改造环境,需要规模化和园区化,我们需要学国外的产业园,需要引进资本,推动规模的进步来治理环境。”许开华表示。

    对于行业存在的回收渠道和货源的困扰,许开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能否保证货源的关键取决于回收半径和区域设置是否合理,“如果格林美的5个处理工厂都处在一个区域,那肯定会面临回收难题。”

    格林美的5个处理工厂均衡分布在河南、江苏、湖北等5个不同的区域,基本每个厂都是有300公里~500公里的覆盖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你的竞争力、物流成本就非常合理,而中国电子废弃物的总量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只要你在覆盖范围有竞争力、人群集中,那么回收就没问题。”许开华说。

    许开华表示,格林美拥有自己专门的回收团队包括若干个回收公司和站点,“我们在回收网络和体系的建设达到了总投资的20%以上”。此外,除了自身的回收网络,格林美与传统的供销社系统、新型的“爱回收”网站均展开了合作,足以保证货源。

    (实习生吴瞬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房企马太效应:业绩“贫富分化”加剧

    下一篇

    华泰“天天发”突破350亿再创行业纪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