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百度“做媒”易到用车和Uber好事将近

    2015-03-19 00:4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马伟民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马伟民 发自北京

    在滴滴和快的合并满月后,市场传出了专车市场的第二起合并案例。

    3月18日,据可靠消息称,易到用车与Uber的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两者很有可能合并,目前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但细节仍在讨论之中,最快将于本周内正式签订协议。

    事实上,此前就有易到用车合并的传闻,但对象是滴滴,易到用车CEO曾回应,“这是竞争对手的造谣。如果未来听到易到用车跟space x合作,那可能是真的,除此之外,一定是假的。”

    就易到用车与Uber合并一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易到用车CEO周航及Uber北京城市负责人姜智亚求证,但电话均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又通过多方渠道进行求证,但对于合并一事,双方均保持了沉默。一位接近Uber的内部人士透露,“他们现在口风很严。”

    易到用车急需“输血”?

    今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正式宣布合并,柳青出任总裁,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程维的内部邮件中称,此次合并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合并后的新公司估值高达60亿美元。

    一位投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尽管目前易到用车和Uber并没有正式宣布合并,但(合并)“这是很自然的结果。”

    作为美国最大的打车软件公司,Uber在世界各地都开设了业务,估值超过400亿美元。Uber于2014年正式进入中国,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开展业务。不过进入中国之后,Uber一直麻烦不断,从涉嫌非法营运到水土不服,难以和本土公司进行竞争。以至于入华一年多以来,Uber市场份额偏低。

    Uber于去年宣布接受了百度数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双方将在产品和流量上展开合作。易到用车也在去年8月宣布完成C轮融资,百度跟投。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双方两家专车公司的投资方,正是百度撮合易到用车和Uber的合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表示,“Uber在中国不接地气,急需一位有执行力并且熟悉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合并的主要目的在于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一方面专车前景被普遍看好,阿里和腾讯已经砸了很多钱进去;另一方面由于滴滴和快的已经合并,神州租车等公司也已进入专车市场,未来竞争会更加激烈。

    据悉,易到专车是国内最早的专车平台,在滴滴和快的出现后,“优质服务”被“高效补贴”打败,易到用车的市场份额迅速滑落到第三位,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市场份额也迅速下滑。但易到用车一直“不安分,”业务涉及代驾,试驾,甚至包飞机。易到用车此前还和海尔产业金融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海易出行”,切入汽车产业链上游。今年2月,易到用车宣布和奇瑞汽车、博泰电子一起制造第一台互联网智能共享电动车。

    种种动作背后,既彰显了易到用车的野心,也透露出其担忧。这些业务背后,则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目前,易到用车3轮融资总额仅为1.5亿美元,难以支撑这些项目运转,因此急需巨头输血,这也不难解释易到用车为何甘愿合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称,“易到用车之所以布局这么多业务,一方面出于自身估值和发展模式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有其担忧,万一专车撑不下了,可以顺利转型成汽车租赁公司或者汽车制造公司。”

    移动支付成关键

    在百度完成对Uber和易到用车的投资后,BAT均已完成对专车市场的布局,专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如果易到用车和Uber合并,则可能进一步加剧专车市场竞争。“从用户需求角度来说,专车弥补了交通出行的不便,在一线城市打车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王珺表示,从布局来说,专车是实现O2O一个典型的场景,目前专车用户认知度比较高,流程也能够走通。投资专车更多是瞄准了场景化的应用,培养用户移动支付习惯。

    在腾讯阿里分别投资滴滴和快的之后,在支付环节上,已经接入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同时百度也在大力推广其移动支付产品。此前百度在百度地图上内置了专车功能,接入的便是易到用车。在大举投资之下,互联网巨头们也希望能够打通自家的产品线,进行资源整合和配置。百度钱包很有可能会成为Uber和易到用车合并后的移动支付工具。

    事实上,面对强大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百度的移动支付工具显得有些孱弱。一位接近百度钱包的人士透露,目前百度钱包接入的产品仅有聚美优品、乐峰以及百度旗下的糯米等应用,目前只能依靠补贴和优惠进行竞争。

    “目前专车市场仍处在烧钱阶段,投资人对于盈利要求并不迫切,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用户去使用这个产品,培养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王珺告诉记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警惕邮币卡电子盘四大风险

    下一篇

    酒界泰斗PK金牌研究员:反弹还是反转?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