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白亚静 欧阳凯 发自深圳
◎每经记者 白亚静 欧阳凯 发自深圳
关于高尔夫及高尔夫球场的争议由来已久。
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高尔夫球场与社会大众之间的矛盾在于,外界将高尔夫球场视作“富人俱乐部”。他认为,随着深圳高尔夫运动人群的增加,这项运动也有了向普通消费者过渡的迹象和条件。
高球会将变身体育公园?
今年2月17日,深圳高尔夫俱乐部30年用地许可到期。据媒体报道,按照规定,深圳市规土委已于2月初已发通知请对方配合。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高尔夫俱乐部号称中国最早的高尔夫球会,占地面积达136万平方米。该块土地的使用期限为30年,属于政府无偿行政划拨用地。
高尔夫俱乐部的地位位置极其优越,位于深圳市中心区——香蜜湖片区,与其北面同样处在开发程度较低的香蜜湖度假村一样,被视作城市的绿化隔离带和通风走廊。
此前,深圳规土委方面一直没有明确表示是否会到期收回该地块。去年12月,深圳规土委一副处长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地块是否到期收回还要综合考虑,不过政府正在符合合同及法律的情况下,为到期收回做提前预案。
不过,球场内部一些员工则对记者表示,尚未收到公司方面对是否继续经营或者他们是否需要离职的通知。
据上述深圳规土委副处长介绍,若收回,关于俱乐部的去向,目前大致思路是保留生态用地,可能会改作体育公园。
记者3月2日从深圳高尔夫俱乐部获悉,目前俱乐部仍在正常营业。工作人员称,虽然土地使用权已到期,但尚未接到其他正式通知。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马宗仁教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忆称,球场为合资背景,当年划地建设主要是为招商引资。
不过,随着深圳产业升级转型,高球场已逐渐失去其招商引资的意义。
荒地开发成治理新思路
中商产业研究院地产研究员王胜亚认为,政府推动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理由不外乎发展经济、提升城市形象等理由。不过,如今看来,地处城市中心的高尔夫俱乐部,在税收贡献上难以同旁边CBD里的金融大鳄相较;在高尔夫球场扎堆的深圳,品牌号召力也较弱。
马宗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时下国内的高尔夫球场选址、设计、维护很混乱。高尔夫球场完全可以建于荒地,避免占用耕地,也可以通过“目标型设计”以及选用抗旱草坪等技术手段,规避水资源消耗或者农药过度使用。
但宋丁也表示,深圳现有的球场一开始都是仿照国外建起来的,别墅是标配,强调高端商务,如果突然开放,和原有的设施或者高端商务资源必然会产生矛盾。但推行公共球场模式对城市有较高要求,就目前而言,只有在深圳等有拥有大量高尔夫运动人群的一线城市才有可能。
中国旅游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杨彦锋告诉记者,高尔夫球场主要问题是违规建设、乱占耕地、耗水量大和农场污染。
马宗仁向记者介绍了美国的成熟模式,高尔夫球场可以在荒山、荒地、沙滩等非耕地选址,挖掘其内在价值,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只在目标区域种植抗旱型草坪,这套模式可有效降低60%的用水量和农药。
马宗仁表示,从美国的模式来看,高尔夫球场完全可以设计得很环保,不必抽用地下水,农药污染等问题也可以用活性炭等技术手段解决。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