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些上市公司因为重组或摘帽等原因的更名是顺理成章,那么,另一些公司的更名则显得过于牵强,更多的是为了吸引市场眼球,博得市场炒作。
每经编辑 李琴 唐强 余强
每经记者 李琴 唐强 余强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之中,名字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标志之一,未见其人便先闻其名,一字之差就极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万物相通相息,名字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同样是如此,从证券简称看起,就能对该公司略知一二。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统计,自在2014年以来,剔除恢复上市和部分业绩发生变化的ST股名称发生变化以外,沪深两市股票名称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数量高达百余只。如果说,有些上市公司因为重组或摘帽等原因的更名是顺理成章,那么,另一些公司的更名则显得过于牵强,更多的是为了吸引市场眼球,博得市场炒作。
(一)上市公司爱更名 两年变更百余次
更名成为了部分上市公司经常做的事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近两年来,上市公司变更名称的情况多达115次,今年两个月多就已经有7家。
三公司改名换姓
小伙伴,你还认识它吗?神州高铁(000008)——“好拉轰”的名称,其实它就是昨天的宝丽来。
3月12日晚间,A股三家公司同时改名换姓,高大上的新称谓亮瞎投资者的眼。
宝丽来公告,自3月13日起,公司证券简称由“宝利来”变更为“神州高铁”。对于更名原因,宝利来表示,公司于2014年6月启动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购买北京新联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并于2015年1月全面完成实施。藉此公司主业由酒店旅游业转向轨道交通安全运维行业,整体发展战略方向也发生变化,因此,公司变更名称和证券简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并非公司首次更名。从1992年上市以来,公司名称除了因为ST外,还变更过两次,曾用名包括深锦兴A、亿安科技。
如果说宝丽来走的是高大上路线,那么海隆软件无疑更具喜感。海隆软件公告,3月13日起更名为“二三四五”。对此,公司表示:“考虑到用户流量对于公司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和拓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大意义,以及二三四五在互联网领域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为了更加有利于公司互联网金融和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推广,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决定更名。”
最正经的更名要数中国玻纤(600176)。中国玻纤公告,公司证券简称自3月18日起由“中国玻纤”变更为“中国巨石”。公司表示,更名原因主要是为充分利用 “巨石”品牌优势,不断拓宽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
星河生物“换去换来”
“换马甲”的故事在A股屡见不鲜,各种路数层出不穷,甚至有几个月内换去又换回来的,这些股票究竟要闹哪般?
其中,换来又换回去的戏法在星河生物(300143)身上上演地淋漓尽致。2012年6月20日,星河生物(300143)公告称,股票简称从“星河生物”变更为“菇木真”。令人费解的是,在8个月后,在2013年1月23日,公司又将名字有“菇木真”变回了“星河生物”,公司股价随即连拉四个涨停板,此次更名完胜。至于变来变去的理由,公司表示,去年6月更名为“茹木真”,当时公司名称更名是为推广“菇木真”这一高端品牌,而该品牌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食用菌的主流品牌之一,完成使命后将改回原名。股票更名还可以这样玩啊?那不是所有的公司推出一个新品都可以换个名字来推广?
更名游戏里,不仅有做品牌推广的,还有品类推广的,黑芝麻(000716)就是代表。2014年11月12日,黑芝麻发布公告,公司全称由“广西南方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南方食品”变更为“黑芝麻”。对于此次更名的原因,公司表示:“当前公司发展战略专注、聚焦于黑芝麻,公司主营业务致力于黑芝麻产业的经营,公司的主导产品为黑芝麻系列食品、饮料。为使公司证券简称与公司全称联系更为紧密,并体现公司产业经营特点,公司申请上述更名。”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大多数公司选择托大公司牌号,生怕没有囊括全所有产品,改股票却反其道而行之,缩小成黑芝麻一类产品。
A股更名游戏玩法不仅花样多,数量更多。数据显示,近两年来A股市场共发生了115多次更名,一个个高大上的名字俨然一副牛气冲天的样子,投资者对于这些马甲可谓是应接不暇。仅在2015年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里,A股已经累计有7家公司更名。
对于A股奇特的更名游戏,业内人士认为,不少股票在更名后受到资金追捧,股价反应强烈,因此不少上市公司热衷于改名换姓,但其中不乏迎合时下热点炒作,主业却没有显著变化的,投资者需警惕。
(二)上市公司频频改名 重组主营变更占多数
为什么A股上市公司热衷于频频改名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总结发现,有些上市公司的改名是因为重组后公司名称或经营主体变更,这种改名无可厚非。但有些上市公司的改名却并不是这么回事。
重组变更主业引关注
重组一直是A股热衷的题材,不仅股民喜闻乐见,上市公司也乐此不疲。不少上市公司经历重大资产重组之后,不仅主业变更,甚至实控人也进行变更。所谓“换汤换药”,在重组之后,更名也必不可少,不过公司更名以后,股价的反应则各有不同。
资料显示,中国服装原来主要从事纺织印染和纺织品贸易业务。在重组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将完全变更为磷复肥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第一大股东也变为洋丰股份。
公司发布复牌公告后,一连三个涨停板,而在一年多以后的2014年5月12日,公司才正式更名为新洋丰(000902),但是投资者对此却并不感冒,当日上涨1.59%以后,一路下跌至8.15元。
类似还有天沃科技(002564),原名为张化机的天沃科技,主营业务为石油化工、煤化工、造纸、氧化铝等领域的非标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在收购5173后,一下子傍上了网游概念股的光环。可是在发布更名公告后,市场并不买账,14个交易日内下跌近20%。
当然,还有改名之后的“绩优生”,在改名之后,继续受到市场热捧,例如目前已经更名为宜华健康(000150)的宜华地产。
2014年7月,宜华地产发布公告,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医疗服务机构众安康100%股权,涉资7.2亿元,同时募集配套融资2.4亿元,正式进入医疗养老市场,公司将形成房地产与医疗服务的双轮驱动业务线。
预案一经推出,公司股价便收获三个涨停,此后公司股价便稳中有升。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2月9日发布更名公告后,公司股价涨势更加犀利,14个交易日内上涨超过40%。
其实,类似的重组后变更主业的例子有许多,比如原名为正和股份的洲际油气(600759),在改名后瞬间“高大上”并带有国际范儿,但是在改名之后,公司股价并未有过多反应。
主动出击改名迎合发展战略
有的公司是通过重组收购相关标的来实现主业的转型,有的则是在现有业务上,主动求变。这求变第一步,则是通过改名来实现。
如果说重组转型的股票改名是大概率事件,市场对其已经有较大预期,那么有些公司则属于未雨绸缪,为适应公司战略,主动更改名称,这类股票往往一改名便受到市场追捧。
世联行(002285)原名世联地产,2014年1月,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为符合战略发展需要,明确公司作为服务机构及交易平台的属性,决定将其证券简称进行变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世联行的主营业务并未改变,但是公司将世联重新定义为世联行,也是根据公司主营业务特点,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更改,例如戴德梁行等。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瞬间高大上有木有!
当然,资本市场怎么可能没有捕捉到公司更名的带来的潜在变化呢?在改名后的13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上涨超过20%。
最近什么最火?当日是环保股。鲁丰股份则是先知先觉,在2014年1月即变更名称,更名为鲁丰环保(002379),主营业务由板带箔生产、加工、销售等变更为环保新型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等,更名理由为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实际需要。
更名后的鲁丰环保着实也火了一把,在短短12个交易日内,股价上涨了2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鲁丰环保早在2014年1月份就更改名称,但是其主业变化幅度并不大,其在2014年宣布将鲁丰鑫恒出售,原因是综合考虑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影响,结合有色金属行业持续低迷的现状,将部分投入大的铝行业粗加工资产剥离。而在三季报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表示,公司2014年1~9月业绩预告修正的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有色金属行业效益整体下滑及公司产能未完全释放,经营业绩低于预期。
(三)概念炒作+隐匿前科 改名多是冲着股价去
除了重组此类主营变更的改名行为,A股部分上市公司的改名是为了跟风热点、制造题材、提高估值、迎合炒作。
染指“高大上”乘风炒作
在A股20多年的历史中,各类概念操作层出不穷,有中规中矩的热点题材炒作,有大张旗鼓的重组并购炒作,更有样式繁多的奇葩炒作。今天,我们就要介绍一种所谓的“更名行情”炒作,存在即合理,这种行情已在在A股历史上诞生多时。事实上,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名字来换面还真能收获奇效,不少个股都出现了因改名而刺激股价上涨的情况。
作为电缆制造行业龙头,曾经名为远东电缆(600869)的主业就是长期从事电线电缆等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2014年7月份,该公司成功攀上了当时火热的特斯拉,将为其新能源电动汽车及充电设备专用线缆,并拟持续在智慧能源领域展开深层次、多元化的合作。
有意思的是,远东电缆借着特斯拉的东风,乘机于当年7月中旬发布改名公告,机会将公司名称变更为“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其证券简称也随着更改为“智慧能源”。智慧能源指出,改名主要是为加快促进公司向智慧能源一体化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但记者注意到,从主业来看,智慧能源现有业务与之前差别并不大。不过,这并不影响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凭借着高大上的“智慧”+“能源”,该股该披露更名前后的几天内,其股价出现了明显上涨,2014年7月15日、16日、1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
2014年12月底,开元投资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形成医疗服务与百货零售双主业格局,拟将中文名称变更为 “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投资公司改为医学公司也就罢了,而该股厉害之处还在于冠用上了“国际”的头号,今年1月13日其证券简称正式替换为“国际医学”。从二级市场上看,自宣布更名至昨日(3月12日)收盘时,国际医学股价疯狂上涨,累计涨幅达接近80%,更名带来的威力可见一斑。
更有趣的是,2014年初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平潭港口岸对外开放,该地区相关上市公司均遭游资爆炒。其中,大本营在此的中福实业(000592)自然看涨,其股价从2013年7月的3.4元/股提高到2014年3月的7.3元/股。
尔后,中福实业更明确的表示,考虑到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及其后续影响,将福建中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名称变更为中福海峡(平潭)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平潭发展” 。如此以来,对普通投资者来讲,平潭发展便成为平潭港口炒作的直接对应标的。果不其然,平潭发展进入了单边上涨轨道,如今股价已高高悬挂在23元/股附近。
实际上,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远东股份 (现名视觉中国,000681)、冠福家用(现名冠福股份,002102)等公司因更名带来的股价上涨,也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近年来,最为人熟悉的改名公司当属湘鄂情变更为中科云网(002306),虽然“厨子炒大数据”的笑话让人忍俊不禁,但公司的股价却因此出现了大涨。这对将大把股票拿去质押的孟凯来说,可谓是高兴坏了。
隐匿前科洗脱负面影响
对于曾经犯过事的人来说,出来后首要任务无疑是改头换面、从新做人,而改变其原有姓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状况同样还存在A股上市公司之中,部分公司为摆脱过去的负面形象而更名切割。
在这类个股之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曾经的绿大地(002200),2014年8月11日“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证券简称随之变更为云投生态。对此,绿大地表示,这主要是鉴于公司发展的需要,为使公司名称和证券简称更能体现公司的战略和发展规划,在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效用,故决定更名。
谈到绿大地,相信很多投资者对其都是咬牙切齿,它带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就是轰动一时的造假案。时光回溯到2010年初,绿大地公告收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随后绿大地又被查出上市前虚增营业收入接近3亿元,上市后继续虚增收入2.5亿元。
如今,证监会对绿大地的各项处罚措施已相续落实,但围绕在其身上的各种骂名、恶名却久久不能停息。实际上,绿大地因涉及严重造假而名声扫地,股票更是遭到了市场的抛弃,这些因素或许才是绿大地改名的真实原由吧。
事实上,为切割负面而更名的并非绿大地这个孤例,2014年4月国腾电子(300101)正式改为“振芯科技”。针对此举,当时被众多市场人士解读为,上市公司主动与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的美女富豪何燕进行“切割”。
对于更名的目的,证券时报此前报道称,振芯科技董事长莫晓宇也表达了存在摆脱何燕对公司影响的考量。莫晓宇表示,何燕出事以来,社会舆论哗然,实际上何燕作为我们的控股大股东,不可避免地会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有些公司不知道是不是名声太臭无人敢染指,抑或是内心过于强大不屑于更换门庭,恶贯满盈的他们多少年来却不曾更名。
最典型的代表当属银广夏(*ST广夏,000557),全称“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随后股价出现连续15个跌停,42个交易日下跌86%。史称“银广夏事件”。
如今,银广夏的全称还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么多年来,股票名称除有年份加了个ST以外,一直未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