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启动 钢企三月盈利静待回暖

    每经网 2015-03-09 19:45

    在刚过去的2月份,钢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3.6点,较1月份下跌1.5%。与此同时,生铁成本指数为77点,较1月份下跌1.8%。在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张琳看来,2月份成本跌幅微缩,钢价跌幅明显缩小,当月钢企的盈利状况已现回升。

    每经编辑 彭斐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山东

    在经历春节假期的短暂调整后,随着建筑工程的陆续启动,钢厂的盈利水平在3月份静待回暖。

    兰格钢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2月份,钢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3.6点,较1月份下跌1.5%。与此同时,生铁成本指数为77点,较1月份下跌1.8%。在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张琳看来,2月份成本跌幅微缩,钢价跌幅明显缩小,当月钢企的盈利状况已现回升。

    事实上,钢铁行业目前正深陷产能过剩囹圄,而2015年环保压力的倍增,无形中加大了钢企的压力,政府亦在尽量为其提供支持。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降息降准的货币政策,使钢铁行业上下游行业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有利于提升企业利润空间,使更多资金进入生产经营,增强钢材市场活力,也能增强钢材需求释放的力度。

    行业逐渐回暖

    受春节假期影响,建筑工地等下游需求基本停滞,钢材市场成交较为低迷,2月份销售量指数为39.6%,与1月份持平。不过,从市场心态看,2月份走势判断指数为50.4%,环比上升9.8个百分点,进入扩张区间。其中,企业看涨后市的比重较上月增加14.2个百分点。

    对此,兰格钢铁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考虑到多数建筑工地及钢贸企业将在正月十五以后陆续开工,故3月钢铁市场需求景气总体将略有回升。

    从供给方面看,2015年2月上旬中钢协统计重点钢铁企业粗钢平均日产量为162.80万吨,较1月重点钢铁企业粗钢平均日产量172.13万吨减少9.33万吨。据兰格钢铁预测,2月份粗钢产量预计有所下降,约在7100万吨左右;且初步测算3月粗钢产量预计有所回升,但粗钢日产将有所下降,短期供给压力将略有减缓。

    一位钢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需求的回升已在预料之中,而钢企此时调整产量供应,将有利于对钢材价格形成支撑。

    与此同时,铁矿石价格的继续下降,则进一步对钢价形成筑底。3月5日,素有矿价风向标之称的普氏62%铁矿石指数下跌2美元至59.75美元,这是自2009年以来,普氏指数首次跌破60美元关口。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成本监测数据显示,使用2月份购买的原燃料生产的普碳方坯的平均成本价较1月份下跌45元,跌幅为2.2%。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成本的下探毕竟有限,而3月份为传统需求回升季节,但今年钢市的好转,更多源于国家新一轮基建项目。

    刚企融资成本或下调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刚过,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务院要求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在内的公共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需求,推动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发展。根据会议部署,目前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57项已开工建设,27项拟于年内开工。

    与此同时,在稳增长政策导向下,2015年货币政策逐步放宽,长期困扰钢企的融资问题,也有望在今年获得更多空间。

    央行继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3月1日起再次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降息降准的货币政策,使钢铁行业上下游行业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有利于提升企业利润空间,使更多资金进入生产经营,增强钢材市场活力,也能增强钢材需求释放的力度。

    事实上,钢铁行业目前正深陷产能过剩囹圄,而2015年环保压力的倍增,无形中加大了钢企的压力,政府亦在尽量为其提供支持。3月7日,李克强参加河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参会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河北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国家应帮一把,要在融资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在过去的一年,因为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过剩产能,河北的GDP增速下降了1.7%,40多万人的就业受到影响。河北省长张庆伟提出,希望国家能提供一些中长期贷款,从而降低产能化解的融资成本。

    李克强当即要求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他说:“河北是产能过剩表现最为突出的省份之一,如果能在稳增长、调结构中闯出一条路来,对我们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国家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金融支持。”

    对此,兰格钢铁分析师张琳张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市场始终低迷,国内结构性矛盾又不断凸显,要实现这一平衡,很多时候面临着“两难”,甚至是“多难”选择。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毛大庆的创业“情怀”从哪里来?

    下一篇

    电商挑战传统菜场 苏宁自营生鲜“苏鲜生”上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