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委员提案建议成立“老人银行” 业内关注可持续性

    每经网 2015-03-03 11:39

    在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兴起并逐一落实的大背景下,今年政协委员提出了成立“中国老人银行”的提案。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在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兴起并逐一落实的大背景下,今年政协委员提出了成立“中国老人银行”的提案。

    汤亮委员建议,根据中国的养老国情,以金融改革的新思路,创立一家具有中国养老特色的“中国老人银行”,由国家权威商业银行主办并负责投资运作。吸储的投资资本金,全部来自全国60岁至75岁老人的养老积蓄。并建议,国家应该出台特别的银行法,规定中国老人银行除必要的运营成本和法定的少量收益外,投资收益要更多地倾向于分享给这些老年储户。

    汤亮委员在上班的路上,经常看到银行还没开门,门前就有许多老年人在排队。一打听才知道,许多退休的老年人,为了抵消‘负利率’的影响,想多积蓄些日后看病的钱,只能把手上的那点积蓄存款,来来回回‘搬家’,轮番排队购买利率较高一点的理财产品。

    对此,汤亮委员经过了一番细致的调研。就全国来讲,中国老人群体的养老经济保障,基本呈现“橄榄型”:早就做好养老经济规划的是少数人;处在温饱线以下的也是少数人,其中大部分是农业人口;绝大部分城镇老人养老经济的现状,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温饱不愁,积蓄也有,未来担忧。在汤亮委员看来,对温饱线以下的老人的养老困局,国家应该财政扶持,予以照顾。对中间这部分庞大的老人群体,国家应该结合金融改革的实践,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帮助这些老年人更好地“理”好手中不多的养老积蓄,增加收益率,使他们日后有更多的养老经济保障。

    汤亮委员表示,若能成立中国老人银行一定是一举三得的好事:一是中国“将老未老”的老人手中的那部分养老积蓄,资本的流动性很差,若把它们全部集聚起来使用,那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可为国家建设提供可观的资金量;二是这部分资金基本上是老人们为75岁后准备的养老补充金,眼下用处并不多。国家使用这笔资金的同时,给老年储户增加些收益率,本身就是破解中国“未富先老”难题的新思路;三是老人们也不必整天疲于奔命地寻找各种名目的理财产品,有利于国家监管部门对金融秩序的整顿,也有利于社会安定。

    那么,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否有必要成立中国老人银行呢?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中国的角度来讲,不支持这个提议。一方面我们最后会通过养老金业务专门操作,另一方面会把银行需要的各种类型业务都会去做,并不需要单独成立老人银行。“老人的钱不多,很多也都是保命钱,银行的业务都能满足老人的需求,理财相对来讲就比较稳健。”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业改革未来的方向的确要成立更多的商业银行,但是如果要成立更多的商业银行,还是应该按照市场化方式来搞,例如民间资本搞民营银行,前面成立了五家,下一步会成立更多家,这是主要的方向,当商业银行成立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充分,银行业才会在经营上呈现专业化和特色化,如果在老人领域如果真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以收集、利用,一定会有商业银行愿意做这个事情,因为有一定的商业价值的,通过充分竞争来实现这个问题。是否要成立这方面的专业银行,这需要商议,成立中国老人银行由谁成立也需要探讨。

    “之前要成立教育银行,后来要成立中小企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现在要成立老人银行,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短板,有两种方式,如果这个领域是商业可持续就是采取中国开放市场鼓励经营竞争解决,如果这个领域不能商业可持续的,是可以考虑政策性银行。”郭田勇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澳联储意外维持利率不变 澳元急涨

    下一篇

    午盘:沪指跌31点守3300 创业板再创新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