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刘汉元:尊重市场规律 理性认识我国经济新常态

    2015-03-03 01:07

    本次“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先生认真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国是,反映社情民意,其中,就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方面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建议。

    刘汉元委员谈到,2014年,我国GDP增速滑落到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中国经济运行呈现下行态势,宏观层面上面临很大的紧缩压力。此过程中,各地经济发展相继出现重大困难,很多企业承受了巨大压力。据统计,2014年来被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破产清算、企业主“跑路”等较大事件就超过600余起,这些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冲击地方经济发展,威胁社会稳定。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铁路、公路和机场等运输能力仍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铁路里程仍然不够,公路覆盖仍然不足,机场数量仍然偏少,整体运输能力仍然偏紧。据统计,2014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约达445万公里,公路密度为46.35公里/百平方公里,而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公路密度为18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1万公里,路网密度114.6公里/万平方公里,人均铁路里程仅为8厘米,约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即使同样多的高速公路,如果打开闸门,我们骑自行车上去都会比他们开车上去拥堵得多;全国共有颁证民用航空机场202个,而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不到,在2012年就已拥有民用机场17000多座,是我国的84倍。可以说,高铁、公路、机场和城镇等各种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广大农村以及西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还远远没有饱和,还有巨大的投资发展空间,这将是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由此,刘汉元委员建议:第一、果断增加流动性,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率水平,有效增加M1、M2供给,宏观经济政策适当放松。在宏观经济已处下行阶段之时,如再进一步紧缩银根,相互作用将产生更为持久、破坏性更大的“综合刹车效应”,让经济下行的压力更大、冲击力更强、问题更为凸显,甚至可能导致我国经济整体失速。因此,调控速度一定不能过快,力度一定不能过猛,措施一定不能过狠,尤其是决不能为了规避明天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或为了解决明天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让今天提前爆发金融危机、经济一蹶不振。应当充分理解企业此时的客观需求并放松银根,充分释放整个社会一直以来积累的实际资金需求,从而让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经营发展的资金来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保持企业微观理性。企业的强比简单的大更重要,企业的安全比简单的速度更重要,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比简单的虚胖更重要。所以,企业需要放慢节奏,以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控制风险,控制投资冲动,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管理运行效率,并以系统思维的角度和观念,扬长避短,有差异化地参与社会竞争和发展,形成良性的社会共生的生态和商业环境。

    第三、保持社会认识理性。在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上,不仅要反对不顾新常态的客观规律,盲目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高增长;而且也不能以新常态为借口,任由经济增长下滑而无所作为,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唯GDP不行,但没有GDP万万不行。国家应提倡用更科学、更实质性的方式发展经济,让GDP考核权重和标准发生变化,尤其是增加环保、民生、安全等刚性指标,确保我国经济始终运行在又好又快的稳健发展轨道之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国际快件被沿街出售 物流公司公开道歉

    下一篇

    大裁员?胡诌!万科2015思路是这样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