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政协委员忧心雾霾治理:华北地区可节煤超一亿吨

    每经网 2015-03-02 14:55

    政策、资金不断向大气污染防治倾斜,社会的高度关注,已然营造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新的有利环境。然而,挥之不去的雾霾,大气污染治理的前路似乎又被画上了一个个问号。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雾霾治理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近年两会热议话题之一。

    政策、资金不断向大气污染防治倾斜,社会的高度关注,已然营造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新的有利环境。然而,挥之不去的雾霾,大气污染治理的前路似乎又被画上了一个个问号。

    在每年几十亿吨的燃煤消耗面前,谈大气污染防治能有多少的说服力?

    2012年数据显示,当年中国共消费36.2亿吨标煤,消费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其中,京津冀地区是消费燃煤最多的地区达到4亿吨左右,北京约2500万吨,天津约7000万吨,河北约3亿吨。

    王福强在提案中指出,数据表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华北、华东、东北),几乎燃烧了全世界近1/5的煤炭。频繁产生雾霾天气是必然结果。

    但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面临的“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燃煤将依然会以主要能源而存在。

    王福强认为,华北地区企业推广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可节煤一亿吨。

    近年财政部和工信部实施了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补贴政策,各地建设积极性高,实际效果非常显著。已经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的企业,平均节约能源1.5%—10%左右,提案预测,经测算,如果环渤海地区以上企业全部实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预计节煤量可以超过1亿吨,从而大幅度减少排放,起到良好的治污效果。

    目前,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工作由工信部和各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近年来重点推动了钢铁行业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节能效果好,各地建设积极性高。

    王福强在提案中建议,建议工信部、财政部、各级人民政府继续在规模以上企业推广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工信部在原有《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水泥、玻璃、造纸、有色等高耗能行业;财政部会同工信部在支持钢铁等重点行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实施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实施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补助政策;地方政府将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列入大气环境治理工作计划,列入地方政府工作责任,列入产业升级重要内容等。

    对此,工信部在对上述提案的复文中指出,提高工业能效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途径,同时,实践证明,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在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政府强化节能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虽然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试点覆盖面及建设运行水平仍然有限,不能满足大气污染治理的迫切需求,工信部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时指出,总结前期经验并研究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支持政策,完善支持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市场化机制。

    据介绍,工信部将研究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大于10万吨标准煤的工业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并争取将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纳入京津冀等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方案。

    同时,制定钢铁、石油和化工、有色金属、轻工、建材行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标准指南和建设方案,规范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的准入门槛、建设内容和验收标准。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徐冠巨:收费公路多并非物流成本高主因

    下一篇

    都是拼音惹的祸!大户错买“回报B”秒损150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