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自4月1日采暖基本结束后将存量气和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全面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同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发自北京
天然气价格改革终于走到了第三步。
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自4月1日采暖基本结束后将存量气和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全面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同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
具体并轨方案是,按照现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将各省份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提高0.04元。
作为天然气价改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价格并轨后,非居民用气价格基本理顺,意味着天然气价格改革完成“破冰之旅”。
能源价格下跌致改革良机
“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利用价格杠杆来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200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以年均15%的速度快速增长,虽然近两年增速有所下降,但国产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进口数量逐年增加,进口天然气销售价格严重倒挂。
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天然气约合424亿立方米,全年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3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天然气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供不应求使得天然气价格一路走高,而与此同时,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却跌跌不休。尤其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的剧烈下跌使得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等可替代能源价格大幅下跌,“高冷”的天然气越来越不受人待见。
据记者了解,大部分低端微利的企业选择放弃天然气,重新改用水煤气。放弃无污染的优质能源而改用污染严重的能源,这种“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屡见不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在去年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建议报告。报告认为目前国内天然气的价格水平比天然气全成本已经高出约30%,提价不仅不合理,还应该降价。报告提出的短期改革建议是从2015年至2017年,使天然气价格普遍下调15%。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下降,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等可替代能源价格也相应回落,存量气与增量气价差大幅缩小,这为实现价格并轨创造了难得的有利时机。
事实上,为了理顺天然气价格,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天然气资源,保障市场供应,近年来国家加快了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步伐。2013年6月,我国出台了《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明确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增量气门站价格一步调整到与可替代能源价格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水平,存量气价格为调整分3年实施。
按既定目标,2013年、2014年国家连续两次较大幅度调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这次天然气价格并轨实现了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三步走”的目标。
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放开试点
此次发布的通知除了实现价格并轨外,同时还要求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我国陆续放开了海上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出厂价格和液化天然气(LNG)气源价格。价格放开后,对调动企业生产和进口积极性,释放非常规天然气产能,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天然气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先行试点放开直供用户门站价格,是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该负责人介绍,选择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进行改革试点,首先是因为天然气可替代性很强,其他能源产品均可与之形成竞争,近年来海上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和液化天然气产能逐步增加,上游气源已形成竞争格局。此外,今后一段时间内国际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相对宽松,直供用户用气量较大,具备较强的价格谈判能力等也是改革试点的原因。
不仅如此,国家在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的同时,还将推进天然气交易市场建设。
2014年底,上海市政府批准组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展天然气现货交易。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放开后,国家将引导这部分气量进入交易中心进行交易,逐步形成中国天然气市场价格。
上述负责人介绍,2015年将总结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的经验,继续推动天然气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为最终全面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创造条件。
“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放开气源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