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韩草签自贸协定:九成产品零关税 产业融合将加速

    2015-02-27 00:4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据商务部网站25日消息,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商务部有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目前草签的是英文版,总共有一千多页,需要翻译成韩文、中文,最终需要立法机构通过,估计不会拖到明年,正式实施应该是在今年下半年。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白明表示,协定签署后,中韩两国产业互补机会增多,两国将在产业对接升级方面实现更大面积融合。对中国企业而言,关键是看自己的竞争力,中国对韩国贸易不平衡,未来随着产业对接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也会慢慢增加。

    韩国产品将更加便宜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启动,是我国迄今为止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

    2014年11月,中韩两国元首在北京共同宣布结束实质性谈判。当年11月的商务部媒体吹风会透露,中国是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国,目前韩国对华出口占到其全部出口的26%,而韩国是中国第三大国别出口市场。

    达成自贸协定后,经过最长20年的过渡期,中方零关税的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方零关税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这对两国出口均有推动作用。

    韩国媒体对中韩自贸区表示欢迎,报道称,草签自贸协定是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中取得的新飞跃,也象征着中韩两国经济融合的秒表已开始转动。

    从目前双方的贸易来看,中国的钢铁及其制品、塑料制品、农产品以及机电产品等对韩国的出口量较大,韩国很可能在化妆品、汽车、医疗设备甚至韩剧等领域扩大对中国出口。随着税率的降低,未来韩国的产品会更加便宜。

    部分产品设置过渡期

    白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区对百姓的影响是能看到的,比如以前我们很难吃到火龙果这类的热带水果,东盟自贸区签订后现在中国到处是。“韩国化妆品现在价格较高,而且很多是海外代购,今后实行减免关税,老百姓买到的化妆品更加便宜;赴韩旅游目前是通过与当地旅行社对接,未来韩国的旅行社可以直接来中国,可以减少旅行成本。”

    中国对韩国贸易方面,预计农产品、钢铁等工业制品的出口将增加,随着市场放开,中国许多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将大举进入韩国市场,可能会对韩国农产品造成冲击。

    据新华社报道,针对农产品、零散制造业等相对薄弱领域,韩国政府将广泛收集意见进行讨论以制定相对完善的应对政策。白明说,因为农民的投票权重在总统选举中所占比重较重,韩国为了维护农民利益,在农产品方面会有些保护措施,“目前韩国方面保留了大米,我们保留了汽车,但也不可能保护所有的农产品。”

    从目前谈判结果来看,还有10%的产品作为例外,不参与降税或者部分降税。另外,90%关税降为零的产品中有些产品还有5~10年甚至15~20年的过渡期设置,相关专家表示这给产业和行业提供了足够的调整时间和空间,避免受到冲击。

    两国产业进一步融合

    目前,中韩自贸区协定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根据此前商务部媒体吹风会消息,双方在谈判中也首次涉及到电子商务和地方合作的内容,首次设立了电信服务和金融服务单独章节。

    据新华社报道,韩国金融委员会和产业通商资源部称,中韩两国政府在自贸协定文本中加入了“两国金融企业进军对方国家或开放资本市场时,双方都应努力提供互惠待遇”的内容。这意味着对方国家的金融企业进军本国市场时,两国政府会从速处理相关批准程序。

    除了金融企业,双方还在服务贸易方面展开合作,中方解决了韩方在视听合作合拍、出境游、环境等方面的核心关注问题;韩方满足了中国在快递、建筑、医疗等方面的核心要价。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说,中韩很多产业具有相似性。中韩自贸协定中,90%以上的贸易税目在20年过渡期之后,关税会降为零。“中国的机电产品、金属制品和农产品会受益,韩国的优势产业、绝大部分工业都会受益。”

    王受文说,中韩自贸协定最美妙的地方在于,中韩两个市场在大部分产品关税降为零之后融合在一起,变成更大的市场,两国企业能在更大的市场内进行分工,形成价值链和更有效的竞争。两国企业在中韩之外的市场,也会因自贸协定带来利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机构:读“四个全面”懂中国复兴 抓“一带一路”得羊年金股

    下一篇

    人民币即期连逼跌停 贬值争议再起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