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过去只是发生在长辈与晚辈之间的红包,或称压岁钱,随着岁月的变迁,内涵正在不断延伸,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去年春节抢红包活动的基础上,这一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在今年春节更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数以亿计的居民为了红包,可以放下手中的主要营生,置每年的除夕大餐——春节联欢晚会于不顾,捧着手机抢红包抢得手发酸。红包俨然成了羊年春节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红包如此火热,除了广大居民热情高涨,对红包的“好运”含义极力挖掘之外,与商家及个人的借机炒作、过度竞争、趁机挖掘客户资源等也是分不开的。
就在春节到来前夕,微信、支付宝、微博等都夸下海口,对外宣称要派发数以亿计的现金或卡券红包,而一些想通过红包开拓市场、挖掘客户资源的商家和个人,也迅速加入到红包队伍之中,进一步扩大了红包的发放范围,使抢红包的热情节节升温。实践证明,今年春节的抢红包活动,胜过了此前绝大多数的商业活动,参与人群以及总人次更是创下了各种商业活动之最。
红包为何能成为一门新的经济学?这个在异域很难形成气候的活动,在中国为什么能产生巨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中国人内心充满了用红包沟通感情、联络关系的情结。即便生活条件再一般的人,也绝不会放弃这一手段,以至于每年的春节,就算商家不出手,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红包出现,有各种各样发放红包的行为发生。
对普通居民来说,红包更多的是立足礼仪性和感情交流性,不具备太多的外在含义,也并不具备什么市场价值。但当微信红包仅在除夕一天收发总量就达到10.1亿元这样的天量之时,它背后所体现的移动支付便成为未来互联网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了。
作为一种轻松、有趣的媒介,红包可以借此自然地发展用户,并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央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333.33亿笔,同比增长29.28%。其中,移动支付业务45.24亿笔,同比增长170.25%。由此可见,移动支付虽占电子支付行业总量份额偏小,但增长势头强劲,这也是吸引巨头拼杀的动力。
互联网巨头慷慨发红包,是“工夫在诗外”,其野心不止于支付领域,而是瞄准构筑在支付体系之上的O2O大平台。以红包争夺用户入口、搭建移动支付平台、建立O2O生态系统,这或许才是互联网公司布局红包的思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