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里面有句话,大意为只有埋葬过亲人的地方才是故乡。我的故乡是河南禹州。
每经编辑 贾运可
贾运可
《百年孤独》里面有句话,大意为只有埋葬过亲人的地方才是故乡。我的故乡是河南禹州。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与现在所在城市距离上的遥远。生活在小环境中的人很难看清大局,作为一个农家子弟,故乡许多高大上的符号对我来说也仅仅只是符号。每当想起故乡,我常常要在纷繁复杂的记忆中翻捡半晌,才能找到一些有关于它的蛛丝马迹,比如那个我生活了很长时间的村子。
在儿时的懵懂记忆中,故乡有条蜿蜒美丽的河,就像春天垂下绿丝绦的柳枝,柔美婀娜。听说小伙伴们经常去那里玩耍,掏鸟窝、偷果子、采桑椹、烤地瓜、游泳捉虾……。不过,我总是在遵循师长的教导和顽童的天性之间犹豫不决,以至于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事情。不对,那时候我也放过羊。虽然有时候也很想学习一下如何养蚕,以及跑到河里游泳,更想爬到树上看看鸟宝宝究竟长什么样子,但最终这些想法未能实现。
此次返乡,那里已经变成了挖沙者留下的密布的水坑和乱石,河水也因枯水期的缘故变得更浅了。
乡间的玩乐本就匮乏,这对儿时的我来说更是如此。记得有一次,父亲从造纸厂的废纸堆里捡了本格林童话回来,我如获至宝,一个暑假都把自己关在家里,逐字品尝其中每一个故事的滋味。后来又有了一千零一夜之类的书,都是从村上造纸厂的废纸堆里捡的。
记忆中,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的造纸厂,在我们那儿就是有钱的代名词。大家都觉得,造纸厂老板或许是村里最有钱的。如果谁家的人能在造纸厂干活,通常被认为是能干和有本事。
随着时间流逝,我上初中了。准确点说,是在某种东西的裹胁下,我被初中给上了。整个过程毫无快感——突然就不让在小学里面玩耍了,周围的同学几乎换了个遍。这搞得我有些无所适从,于是,我也变得更内向了。
渐渐地,也开始懂得喜欢女孩子,开始上进,用功读书。也许,是造纸厂里淘来的那些故事书助益很大,我特喜欢看故事,尤其是各种历史典故,因此我的历史成绩一直特好,在由此带来的虚荣心的鼓动下,我摒弃了许多玩耍的时间。慢慢地,我的成绩越来越好。在精神生活匮乏的乡村,可以慰藉一个求上进的少年的东西实在是太少!尤其是,家里还比较穷。于是,课本成了我的“死敌”,被我消灭了一遍又一遍。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渐渐地,造纸厂衰败下去了。在厂子最终关闭的时候,母亲为此感到遗憾。当时农村的水利设施很少,造纸厂排出的废水常常可以用来浇地,所以母亲有些舍不得造纸厂。而我作为一个自认为早慧的小孩,竟然觉得母亲没有见过世面。
事实上,我的内心深处也有些不舍。那滋味儿,就像小孩子突然想起了自己特喜爱的一件玩意儿,怎么都找不回来了。不过,这种感觉在我懵懂的成长过程中,很快便泯灭消散了。
好在,现在母亲不用为浇地发愁了,因为到处都是政府出钱打的水井。而现在的小孩或许也不必为乡村书籍的匮乏烦恼了,因为村里的中学已经改成了中心小学,孩子们上初中要去一个更大也更远的地方,那一定有很多书籍吧!
随着知识积累越来越多,我对家乡的了解也多了一些。这让我很是自豪过一段时间——如华夏第一都、大禹封地、夏朝都城、钧窑产地,甚至算得上是名人辈出,什么吕不韦、晁错、吴道子等。
这些年漂泊在外,对于故乡的人和事,多有疏漏淡忘。有时候想想,真的挺对不住故乡的。故乡养育了我,但我却没有为故乡贡献什么。就像父母养育了我,但我却未能随时在膝前尽孝,这让我倍感难受。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