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私潮涌,这意味着众大佬对于A股前景充满期待,然而如此高密度、大面积的奔私潮背后,是否真如想象中的美呢?回顾历史上的N次奔私潮,或许你会豁然开朗!
每经记者 黄小聪 发自上海
从王茹远到王鹏辉,从王卫东到尚志民……短短几个月之内,这些公募界耳熟能详的大佬们纷纷离去,这也意味着公募正式进入“平民化”时代。
一句话以概括--从此公募无大佬!
奔私潮涌,这意味着众大佬对于A股前景充满期待,然而如此高密度、大面积的奔私潮背后,是否真如想象中的美呢?
回顾历史上的N次奔私潮,或许你会豁然开朗!
王亚伟确实够“牛”
风险总在人声鼎沸处,机会总在悄无声息中!这句至理名言,其实和证券公司门前数自行车数量同出一辙,但是关键问题是你能否在机会来临之前提前布局,从而成为真正的赢家。
其实细细回顾之前几轮的奔私潮中,能够精准出击,有效把握时机的大佬依然屈指可数。
历数公募基金经理奔私,自2006年算起已有九年的历史,其中不乏如江晖、石波、王贵文、李旭利、王亚伟、王茹远等一系列“大佬级”人物,每次出走,都被广泛热议。
2007年6月江晖投身私募成立了深圳星石投资,此时市场已经属于大牛市中后期,上证A股在4000点左右,随后三个多月时间一路高歌猛进冲到6124点,此后市场的表现已经无需多言,虽然星石旗下3只产品在大跌中获得超过4%的正收益,但江晖的奔私时机并不算完美;而同时期的王贵文则显得悲情,作为原大成基金、嘉实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2007年7月王贵文离职创办隆圣投资,并于同年11月成立了四只产品,而此时大盘正处于6000上下的高点,当大盘狂泻而下之时,结局自然早已注定。
在投资江湖中,李旭利也是不得不提。这位前南方基金和交银施罗德的明星基金经理,2009年7月加盟上海重阳开始私募基金运作。此时大盘正一路上扬,但是短短一个月之后就达到了3478点的高点,随后市场开始向下调整,显然从李旭利的奔私来看,选择的时机依然是市场相对热闹的时候。
时光回到近两三年,说到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王亚伟绝对是无法回避的话题,2012年9月,一家名为“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基金悄然成立,该公司的法人代表叫王亚伟。而3个月后即推出首只私募产品昀沣,回顾近两年市场的表现,虽然指数表现并不疯狂,但中小盘个股的轮番表现,显然从一个侧面有效印证了王亚伟奔私时点的精准,其先知先觉的能力真可谓配得上“牛人”这两个字。
奔私高潮都在上涨中后期
除了这些公募大佬们,其它公募基金经理“奔私”也热情不减,据格上理财统计,目前掌管阳光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已近1000人,其中,出身公募的基金经理约有127人,但值得注意的是,阳光私募管理人存活率仅为68%。
回顾历次奔私潮,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第一次奔私高潮开始出现在2007年,那一年一共有16位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并发行了第一只产品,相比2006年仅3位奔私的数据来看,规模是前一年的五倍多,而在那年,股市走出了前所未有的牛市,但是不难看出,2007年奔私潮的高峰期,恰恰距离股市疯狂已经不远。
九年中,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阶段性高潮出现在2010年,全年一共有21位公募精英转身私募领域并发行了产品。在2007年到2011年的这五年时间中,平均每年约有16位基金经理从公募转战到私募领域。从行情上看,2009年市场走出阶段性的牛市,而在奔私高潮出现后,2010年底大盘反而开启了长达四年的调整之路。
2012年以来,王亚伟从公募辞职,则开启了第三轮公募团队转投私募潮流。特别是2013年至2014年底,随着监管政策对私募进一步规范和认可,公转私的人数进一步攀升,约为40人,年均达到20位。此时,大盘也由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长时间的蛰伏,演变为一波持续的上攻行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开始上演的“奔私潮”,市场已大多处于3000点左右。
统计数据显示,不管是大佬级的基金经理,还是其他基金经理,对于股市踩点也并不是都那么精准,奔私后,也并非都具备王者归来的发展态势。而一位已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日前也坦言:“从公募到私募不仅仅是去挣钱,更应该被视为创业的开始,从普通的打工者变成企业的合伙人,也意味着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如今的时代可以说是创业的美好时代。”
公募不需要操心资金的问题,而私募就需要寻找资金,因此在人生鼎沸处更能吸引目光,更能引起关注,这或许就是奔私潮发生时,往往处于股市上涨中后期的真正原因。
这次的奔私潮还会上演同样的故事吗?相信市场不久就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