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后,1月末的贷存款余额之比为68.4%,较2014年12月末的71.7%下降了3.3个百分点。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15年1月份信贷数据。
据此前央行发布的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口径的通知,从1月份起,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存款”统计口径,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贷款”统计口径。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后,1月末的贷存款余额之比为68.4%,较2014年12月末的71.7%下降了3.3个百分点。
整体贷存比或将显著下降
央行1月15日发布了《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统计口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自2015年起修订“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统计口径。
《通知》的主要内容是,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存款”统计口径,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贷款”统计口径。
据新的统计口径,1月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3.70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同比多增2899亿元。
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22.41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1.6个和0.7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0万亿元,同比多增1.66万亿元。
据此计算,1月末贷存比余额之比为68.4%。而2014年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1.68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13.86万亿元,其比率为71.7%。
从这个角度来看,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纳入统计后,将有助于商业银行的贷存比水平整体下行。但具体影响如何,还须银监会发布的具体贷存比计算办法发布之后才见分晓。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通知》发布当日也表示,存贷款口径调整后是否会对金融机构存贷比造成影响,那要看有关监管机构如何确定存贷比的计算基础。
仍存政策放松压力
央行数据显示,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05万亿,同比减少5394亿;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同比多增2899亿。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1月新增贷款明显好于预期,且企业户中长期贷款创出2010年以来的新高,考虑到这是在去年12月地方政府融资冲量后的结果,着实不差。他认为,信贷冲高的原因,一个可能是投资项目密集批复后的资金配套,二是年初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前者主要依赖政策拉动,后者则要视乎风险偏好而定,不排除由于盈利压力导致银行被动加大信贷投放的可能,若如此,则后续增量可能受限,高增有待观察。
2015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同比多增153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212亿元,同比少增128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04亿元,同比少增316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52亿元,同比少增100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950亿元,同比少增295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863亿元,同比多148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26亿元,同比多72亿元。
刘东亮认为,社融总量较前两年同期出现明显收缩,一方面与对表外融资的治理有关,一方面也与地方政府负债模式发生变化有关,社融规模的持续收缩不利于投资与宏观经济的企稳,但表内融资占比上升仍符合监管意图。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4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7.2个和9.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0万亿元,同比下降17.6%。1月份净投放现金2781亿元。
“总体而言,1月信贷与社融数据有亮点有担忧,信贷的高增无法掩盖社融的疲软,M2有失速风险,预计宏观经济偏弱的格局不会变化,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迫切性依然存在。”刘东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