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环评俨然成为了环保工作推进的软肋。
昨日(2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甘肃省环保厅获悉,该省在对14个市州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后,发现四类“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园区规划环评工作进展缓慢,部分入园企业未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等。
此外,从近期环保部门的几次督查来看,普遍存在的环评违规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关注。
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成员赵章元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在环评问题上,企业拿钱买路,同时,在一些地方政府中,官商勾结的现象相当普遍。
部分入园企业未严格执行环评
2015年1月29日至2月5日,甘肃省环保厅会同省发改委、工信委、国土厅等部门组成7个专项督查组,对全省14个市州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甘肃省环保厅介绍,督查组发现各地在大检查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甘肃省环保厅厅长王建中强调,全省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相关部门对入驻企业把关不严,做不到精细化招商,引入企业不符合产业定位;二是大部分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机构、职能、人员水平存在问题,环境管理体制不明确,不顺畅;三是个别工业园区生产废水排入市政管网,进入生活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造成影响;四是有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对园区规划的调整、规划环评的审查,认识上有差距、有欠缺。
王建中指出,开展工业园区专项检查,也是环保部门自我检查,自我显现的过程;对甘肃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要组织进行约谈,下发通报。
环评违规问题突出
实际上,除了甘肃省外,近期相关部门已通报多起环评违规问题。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近年来,环保部定期公布“12369”环保举报热线群众举报案件处理情况时,几乎每次都涉及到企业的环评违规问题。
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对环保部开展专项巡视,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包括: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现象等。
赵章元表示,如果环评工作不正常执行,就会出现把污染企业都轻易放过关的问题。要彻底解决环评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打破当前在环评方面的利益关系。现在相关部门正在推进环评机构和政府部门脱钩的相关工作,将其推向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