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信银行菁英卡精彩上市 瞄准“菁英”群体玩体验

    2015-02-09 01:15

    从互联网打开金融的大门、移动互联成为用户习惯开始,银行和客户的关系就发生了转变,这一转变带来的发酵还在不断深化。最明显的改变,是作为银行和客户沟通重要载体的借记卡,如何吸引和留住客户,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的着力重点。只有打破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实践吻合互联网金融消费习惯的功能创新,才能让借记卡在“无卡”金融生活快速落地中保持自己一贯的优势地位。

    近日,中信银行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新品发布体验秀,正式推出一款针对80、90后的主题借记卡——中信银行菁英卡,将符合青年群体理财和兴趣偏好的产品和服务落地展示,通过一场体验秀,让客户近距离感知了这张卡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改变,也让我们看到,中信银行在零售转型加速的过程中,借记卡已经具备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全新博弈资本。

    线上线下服务互联抓住小“菁英”

    对于这一特色产品的开发,中信银行表示,想要让产品受欢迎必须先了解目标客户的生活状态。青年群体普遍是80、90后的上班族,他们处于人生的上升期和重要转变期。经过各种互联网宝宝类产品的影响,理财意识普遍提高。许多现在青年人的理财行为基本是从存钱或者投资宝宝类产品开始,而且大多数是通过工资理财。因此,中信菁英卡的余额理财产品“薪金煲”无疑是菁英卡打入青年群体的利器。

    和时下流行的“宝宝军团”相比,薪金煲作为银行系“宝宝”,有银行的信用背书,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随时ATM取现,随时刷卡消费,一张活期的银行卡,享受着货币基金的收益,还消费理财两不误,十分契合有着强互联网习惯的青年群体。此外,菁英卡也会推出青年人专属的保险、基金、理财产品等,360度全方位满足客户理财需求。

    配备针对性金融服务同时,菁英卡在非金融服务方面也力求捕捉青年客群的需求特点,比如菁英卡会赠送客户爱奇艺“0元线上VIP观影特权”、定期组织“菁英读书会”、提供超值积分兑换消费好礼等。“我们的增值服务主要抓住了上班族闲暇时间的娱乐、学习、消费,提供他们最关注和需要的服务,以此来提高客户黏性”,中信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让客户更好地感受菁英卡的服务,发布会现场专门设有爱奇艺观影体验区、积分兑换体验区,并邀请知名作家庄雅婷、丁丁张到场举办了读书会。现场的客户表示,以前感觉银行离自己比较远,但这样的参与让我有很好的体验,感觉和银行的距离更近了。

    零售转型加速有“粉丝”才是王道

    近年来,中信银行一直处在零售转型的快车道上。特别是从去年起,中信银行加大力度打通渠道、统一标准、做好网络银行,提升中信银行的硬实力;同时,也在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推动“软转型”。

    在菁英卡发布会上,中信银行提及了一个新的转型标准,那就是“经营粉丝”。中信银行表示,互联网时代是粉丝的时代。有不少客户对银行储蓄卡 “没感觉”,是因为银行和客户的接触互动还不够,这点上,银行要向互联网行业学习,与客户互动起来,让银行也拥有大量的粉丝。

    本次发布会,中信银行重点经营“粉丝”的新玩法。首次针对菁英卡的服务设计了不同的功能区和体验区,进行创新的体验式路演发布,让消费者能充分感受和体验到菁英卡带来的服务。中信银行表示,希望打造的不仅是一款客户需要的产品,更是让客户有感受的、被打动的一种服务。不论是符合80后、90后互联网理财习惯的宝宝类产品,还是年轻人们喜欢的免费在线观影权益,或者是一次给思想充电的读书会。希望从关注大家实际生活的细节开始,让客户爱上银行,也成为中信银行的粉丝。

    布局未来储备“菁英”打造财富客户

    据悉,差异化、特色化一直是中信银行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取得了不俗成果。在零售业务中,针对细分客群的特色借记卡,已经成为了中信银行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比如中信银行的女性专属借记卡香卡、针对老年客群的幸福年华卡,都备受市场欢迎。这些特色借记卡凭借品牌资源整合、渠道合作,针对客户群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与信赖。

    今年,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采取“双延”策略,即一方面延续经营现有的“两卡一金”,即女性、老年和出国金融三个客群,另一方面逐渐将客群延展为白领、中小企业主、职业经理人等贡献度高、适合中信银行品牌的其他客群,推进零售渠道建设和整合,深化零售网点转型,打造具有中信特色的零售银行特色客群经营体系。

    此次菁英卡的推出既是对中信银行特色客群服务理念的一次扩大和深化,也是对“双延”策略的落地。

    不仅如此,菁英卡对中信银行来说还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信银行表示,菁英卡不仅是为了短期的市场效益,再过10-20年,菁英卡用户将转化为银行优质财富客户,因此我们更是在为未来布局。 (市场资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今日开炒期权门槛高散户大多只能“围观”

    下一篇

    今日微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