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资产证券化拟用注册制 光伏电站受困收益不稳定难享利好

    2015-02-04 00:5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欧阳凯 发自深圳    

    每经记者 欧阳凯 发自深圳

    据媒体报道,央行目前正与市场机构沟通,拟取消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审批制,转而采取注册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将由各银行统计额度,一次注册,自主分批发行。不过,该发行注册制尚需经国务院批准,若获批,有望春节后推出。

    该消息也引爆了整个光伏行业圈,多位光伏行业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此影响,备受瞩目的光伏资产证券化将有望加速落地。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目前国家政策支持的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光伏电站大规模资产证券化依然还很遥远。

    光伏资产证券化遇尴尬

    一直以来,资金问题是光伏行业挥之不去的“紧箍咒”。据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国内每年光伏电站建设资金需求在千亿之上,资产证券化一定是重要的实现形式之一。然而,记者注意到,业内讨论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已经有两年左右时间,却多数是无疾而终。

    所谓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即是将电站的未来收益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获取融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光伏亿家创始人刘昶告诉记者,目前主要问题在于其收益回报率不稳定,以国内的大型地面电站为例,近几年出现了不少限电问题,电没办法传输出去,直接导致收益回报率不稳定,而国内的光伏电站又是多靠发电收益和补贴收益存活。此外,开发电站必须要融资,融资的前提是项目质押,资产没办法盘活,因为资产证券化是基于项目未来几年的收益基础上提前打包,一旦项目被质押或出现问题,之前给予项目融资支持的机构会把项目所有权收回,使得后续的收益出现问题,也就是说,一旦牵涉到质押,资产证券化便很难推进。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员红炜认为,2013年初证监会出台的 《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要求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抵押和负债,而资金需求最强烈的民营企业,或早已把电站资产以多种形式抵押出去,或由于采用与资金雄厚机构合建方式使得基础资产已经形成实际负债。

    此外,许多中介机构喜欢协助发行规模大的项目,这已经成为操作的前提。红炜指出,以电价1元、年日照时间2000小时、未来5年电价收益计,如果要实现单一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10亿元人民币,则合乎标准的电站规模应在100MW以上,而目前不少民营企业难有此规模。

    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目前光伏企业主体在银行的信贷评级要求较高,基本上要3A(AAA),而光伏民营企业又无法达到,国企则可以直接拿到大额信贷,不愿意进行资产证券化,这使得光伏行业资产证券化陷入尴尬。

    “具备发行条件的国有企业因为资金来源不愁而不急,应当发挥积极探讨和中介作用的证券公司因为疏于创新而不急,反而是民营企业因为基础资产和规模不具发行条件而着急。”红炜对此总结道。

    政府需发挥更多促进作用

    实际上,资产证券化在能源行业中并非新鲜事物,水电的资产证券化已经先行一步。2007年,华能集团就成功执行华能澜沧江水电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未来5年内的水电销售收入作为基础资产发行20亿元的收益凭证。2014年初,江苏爱康科技(002610,SZ)还通过售后回租方式,融资8650万元,成为国内第一单光伏资产证券化的案例。

    申万宏源的研报对此指出,目前在新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其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扩张有较强的诉求,而在扩张过程中如何以有限的资金撬动较大的投资标的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资产证券化对于新能源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刘昶表示,资产证券化本身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和风险控制,虽然有不少上市公司在推进,但还仅限于有较大资产规模和较好评级的上市公司,大部分企业依然有难度,毕竟金融机构不是“活雷锋”,需要考虑到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目前国开行、工行、建行、招行、兴业及浦发等多家银行已经开始向光伏企业信贷松绑。业内认为,除了银行融资外,信托和光伏资产的证券化都是解决光伏企业融资问题的办法。

    刘昶进一步指出,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此前许多金融机构不把光伏行业作为支持的领域,现在因为有了国家政策的引导,鼓励推进相关业务,使得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会关注该领域,甚至会主动调研,如果有合适的项目就会开发和支持;第二步需要找到更有效、更成熟的商业模式,通过金融手段把规模做起来。

    “还需要政府发挥更多促进作用。”红炜建议,要允许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能够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一样在公开市场交易;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保、养老等追求低风险、稳收益的大型基金投资光伏终端市场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比亚迪汽车金融5年终圆梦 与西安银行合资5亿助力新能源车

    下一篇

    夏普转让在美光伏电站 阿特斯16亿接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