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从铁道部的最后 “掌门人”,到转身担任我国“第一央企”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的首任总经理,盛光祖的2014年注定艰辛而又忙碌。
昨日(1月29日),铁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公布,2014全年共完成建设投资8088亿元,并超额完成投资计划;新线投产8427公里,创历史最高纪录。铁路运输经营方面,货运收入与铁路客票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3%和18.9%。“这些成绩来之不易。”盛光祖在会上坦言。但另一方面,他身上的担子一点也没有变得轻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昨日参加铁路工作会议的铁路人士处获悉,盛光祖深刻认识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铁路工作的机遇和挑战——2015年除了要确保铁路安全的持续稳定外,首要工作任务就是确保 “十二五”铁路建设任务的完成。盛光祖昨日并未直接公布2015年的铁路投资额度,但强调仍将以中西部建设为主。多数铁路人士表示,从“十二五”铁路未完工量来看,2015年的铁路投资额度不会低于2014年。
在盛光祖看来,新常态下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拓展市场难度的加大”。此外,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铁路“走出去”步伐在2015年也变得更加紧迫。为此,盛光祖对2015年铁路工作总体要求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
市场化属性更强烈/
昨日,盛光祖在铁路工作会议上作了《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报告。
2014年上半年,铁总打破往常频率,持续三次上调铁路建设目标: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至8000亿元;新建铁路投产里程增加到7000公里以上、新开工项目增加到64项;安排20个储备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当时有业内人士指出,铁路投资时隔四年重回8000亿元历史次高位,既是冲刺“十二五”铁路建设规划目标,更是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需要。也正因如此,铁总面临严峻的工期压力。
数据显示,铁总2014年超额完成任务,建设投资达8088亿元;新线投产8427公里,创历史最高纪录。
盛光祖本人的身份转变,外界也许不太容易能感受到。但其操刀铁总近两年时间里,尤其2014年,又确实促使铁总发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市场化变化:2014年6月货改周年,铁总开通6列直达特快电商班列,首次精准定位“电商”,不仅市场化属性更为强烈,也为过去惯以“大宗商品”为主的铁路货运贴上“快递”的标签;同时,2014全年盛光祖又分别在7月、12月进行了两度全国铁路大调图,无论开通新线的数量、总里程,还是开通新线对路网的影响,都堪称“史上最大规模”调图。
受此影响,昨日会议公布数据显示,铁路运输经营方面,2014年共完成货物发送量30.7亿吨,货运收入2854.8亿元,同比增长7.3%;铁路客票收入2854.8亿元,同比增长18.9%。至此,我国铁路营运里程已达11.2万公里,其中高铁1.6万公里。
市场拓展难度加大/
当前,摆在盛光祖面前的首要工作压力,就是确保完成“十二五”铁路建设任务。
按照规划安排,“十二五”期间中西部国家铁路建设投资1.85万亿元、投产新线路2.3万公里。盛光祖2014年4月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为了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4年、2015年两年中西部的投产新线将高达1.6万公里,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也正因如此,盛光祖昨日在会上表示,2015将继续以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为重点,确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
此外,参会的铁路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盛光祖昨日同时重点剖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给铁路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常态下,国家把加快铁路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为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铁路建设投资大、产业链长,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新形势下,社会运输需求的规模和结构又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运输市场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更加激烈。
“前一阶段,尽管铁总在客货运输改革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传统的运输组织模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特别是铁路货运长期以大宗货源为主,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铁路要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深层次的,挑战非常严峻。”盛光祖说。
盛光祖需要面对的另一大挑战,还在于铁总经营压力的持续加大。
据参会的铁路人士透露,盛光祖分析,经营压力持续加大,主要因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铁路建设规模将持续在高位运行,建设负债加重,还本付息压力加大;一些新线开通运营后,市场有一个培育过程,设备折旧及运营维护费用增加,给运营增加了压力。此外,铁路长期以来粗放经营的问题比较突出,重投入轻产出,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制约了铁路经济效益的提升。
加快铁路“走出去”/
无论是2014年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还是中国南、北车的合并大戏,都意味着“走出去”是近年我国铁路发展的绕不开的重要话题。
为落实国家战略的新要求,铁总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组建国际公司,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在企业层面的牵头作用。同时加大对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等项目的推进力度。构建通向欧洲、中亚的便捷铁路运输大通道,中欧、中亚集装箱班列运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新常态同时为铁路“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新常态下,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推动高铁等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推介中国高铁。
盛光祖认为,加快铁路“走出去”,不仅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也为铁总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
为进一步重点拓展国外高速铁路建设市场,盛光祖要求,加快形成企业层面的协调机制、加大境外铁路项目工作力度、同时加快发展国际联运业务。
具体而言,充分发挥铁总在管理、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在企业层面的牵头作用,统筹好国内资源与国外市场,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互利共赢,增强铁路全产业链竞争力。
国际联运业务上,构建中国铁路跨国物流平台,同时围绕组织开行好中欧、中亚班列,加强与沿线各国铁路的协调,畅通和扩大国际运输通道,建立健全量价捆绑机制,大力开发境内货源和境外回程货源,实现班列开行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