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球竞相宽松 贬值不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5-01-28 01:0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袁君 发自上海

    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速,首先表现在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上,2014年人民币跨境收支为9.95万亿元,占全部跨境收支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中国在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并与28个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是否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刘东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汇率暂时波动并不会影响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如美元经历了几轮大的升值周期和贬值周期,但贬值周期时美元的国际化并没有倒退。

    在刘东亮看来,一个国家的货币是不是国际化货币,并不是由汇率来决定的,而是由自身的市场、制度建设以及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运用程度决定的。

    人民币未达平均波动水平

    央行数据显示,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6.55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41.5%。2014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分别累计发生5.9万亿元、6565亿元。

    其中,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05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96.7%。2014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累计发生1866亿元、8620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贸易领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金融领域,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还很低。

    2014年末RQFII试点已拓展到10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可投资额度达8700亿元人民币;中国在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并与28个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在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的同时,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十分重要。

    放眼全球货币市场,业内的共识是2015年全球主要央行将在货币宽松的道路上继续奔跑,这就给人民币带来了较为长期的贬值压力。

    对此,刘东亮表示,汇率暂时的波动并不会影响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我觉得人民币最近的波动也并没有很大,纵向比是大,但是跟国际上其他货币来比波动并不大,甚至还达不到平均水平。”

    “如果大家认为人民币是安全的、流动性比较好的资产,一时的汇率涨跌不会改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刘东亮说。

    对非美货币实际升值

    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存在不小的贬值压力,但人民币对不少非美货币实际上是在升值,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波动幅度扩大,但中间价仍然盯住美元,受美元持续走强拉动而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升值。其中,2014年欧元、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和卢布、雷亚尔等新兴经济体货币的贬值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的升值的贡献率最高。据外媒报道,伊朗央行宣布在与外国进行交易时将停止使用美元结算,往后将使用包括人民币、欧元、卢布等货币等用以签订外贸合同。

    对非美货币的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人民币国际化地位,人民币是否迎来机会?刘东亮认为,去美元化是一个伪命题。“迄今为止,有所谓去美元化动作的都是一些和美国关系很差的国家,或是受到美国制裁的经济体,这更多是政治上的考虑。实际上这些经济体本身规模较小,也不够有影响力。”

    连平认为,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将使人民币作为资金和货币的价格富有弹性,更好地调节市场的需求并有助于控制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这将有效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反之,在人民币国际化加快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较为滞后,则境内人民币市场容易受到冲击,货币政策可能会承受较大压力,甚至处在较为被动的状态。

    亦有专业人士提议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刘东亮表示,波动区间放宽是确定的目标,没有什么争议,关键是要把握放开的时机。“现在市场过于动荡,这个时候放开会给市场预期人民币会进一步地贬值,这对市场情绪和资本流动是不利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对美元贬值减少外汇占款 降准仍有必要

    下一篇

    今日微评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