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原因对比:均有强大外力触动市场

    2015-01-20 01:2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昨日沪指暴跌,“5·30”下跌成为重要参照。虽然当时市场还没有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也没有创业板,但投资者仍然注意到:两次暴跌的相同内因是:政策对股指非理性上涨的纠正。

    如果把2006年和2007年牛市进行合理分段,那么2007年“5·30”无疑是行情分水岭,在5月30日前,是小盘股、题材股的天下;之后便是蓝筹股的王者之路。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决定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A股当日出现恐慌性大跌,沪指大跌281.84点,深成指大跌829点,两市近900只个股跌停,跌幅在5%以上的个股更是超过1200只,并创出了4292.7亿元的历史天量。

    在该日之前,A股市场显著的特点便是小股疯炒,散户是当时市场的主要力量,令市场畸形前行。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层出手不可避免,而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遏制短线频繁操作,因此推出了印花税。

    2007年5月30日,由于印花税上调,市场出现雪崩式下跌,前期经过非理性炒作连续上涨的绩差股、题材股和低价股等成为杀跌重灾区。对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市场一夜之间从“最好的时代”变成“最坏的时代”。

    在此之后,交易主动权重回机构,机构交易占比大幅提高,而机构重仓的业绩良好、成长性突出的个股在“5·30”阶段表现出极好的抗跌性,不少基金产品收益率在当年首次超过大盘指数。

    分析人士认为,“5·30”下跌的内因是监管层对资金非理性炒作小盘股的纠正,挤压小盘股泡沫,令市场回到投资成长股、绩优股的道路上。

    自从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开展以来,A股指数一直未有大的表现,融资融券杠杆的助涨助跌的特性,多在个股中体现。不过,在2014年11月22日降息后,A股市场陷入疯狂,并演变成非理性爆炒。

    在本轮行情之前,A股融资余额并未引起高度关注。但2014年11月初,融资余额突破7000亿元;11月26日,即降息后第三个交易日,A股融资余额突破8000亿元;12月8日,融资余额达到9000亿元,如今则已超万亿元。

    融资激情推动了以证券板块为主的蓝筹股,在高杠杆推动下,股指强势快速上行,从2400点一带最高涨至3400点,短期疯狂令券商板块估值泡沫凸显。

    为对两融业务进行规范,抑制非理性的炒作,证监会1月16日(上周五)明确表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因两融业务违规,被暂停新开两融信用账户3个月。除上述3家券商外,包括招商证券在内9家券商也因相关违规问题被责令限期整改和警示。

    证监会对券商两融业务进行规范的同时,银监会也在控制银行资金通过伞型信托入市。上周五,银监会同时出台 《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及用途作出了严格限制,明确商业银行对委托贷款不承担信用风险,禁止将银行授信资金作为委托贷款资金来源。

    分析人士认为,由此可见,虽然不同的部门出台了不同的政策,但均含有监管层抑制股市非理性暴涨的目的,希望挤出前期快速大涨的泡沫。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量宽预期强化欧股上涨

    下一篇

    快牛变慢牛 分化将加剧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