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黄琳涵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黄琳涵 发自上海
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1970.06万辆,同比增长9.89%;不过自主品牌表现不容乐观,2014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757.33万辆,增幅仅4.1%,市场占有率继2013年之后再次下降2.14个百分点至38.44%。
目前自主品牌的发展主要受哪些因素制约?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特邀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谈了自己的看法。
NBD: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受哪些环境因素制约?
崔东树:从宏观环境来看,车市整体增速放缓,越来越多城市出台限购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主品牌的发展。另一方面,自主品牌长期赖以生存的中低端市场,又面临合资品牌的不断下探。比如大众桑塔纳、捷达等产品的入市,将价格一举下压至7万、8万元,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影响。
罗磊:主要还是车市竞争加剧。各个级别的车型都在下压,从豪华车开始,一级级传导至自主,而自主处于最下面,市场压力只能自己消化。
NBD:针对当前的自主品牌突围之路,哪些车企的策略值得关注?
崔东树:自主品牌的主要机会在于车市的结构性增长,SUV和MPV两类车型的快速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轿车业务。目前自主品牌在这两个领域的整体表现还算不错,SUV中自主品牌能占到一半份额,MPV中,自主品牌的份额接近八成。不过从各个细分市场的增长情况来看,小型SUV和小型MPV的增长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长城、五菱等企业都是典型代表。
罗磊:自主品牌首先应该对自己的产品有精准的定位,确定市场在哪里,瞄准市场开发,而不是跟风式上产品。同时服务也要跟上,不能因为汽车价格低就没有了售后,更不能因为消费者预期低,企业对自身的要求就低。同时,自主品牌企业也必须脚踏实地做研发,提升技术水平,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现在奇瑞、比亚迪大部分自主品牌都已有所意识,开始调整,这是很好的。
NBD:面对合资品牌的下压,自主品牌当务之急是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
崔东树:还是要从提升产品品质入手,加强技术研发能力,用更高配置的产品去和合资产品进行错位竞争,而不是应该一味地打价格战,硬拼只能把自己往死路上逼。目前奇瑞、吉利、比亚迪都在尝试这么做。
罗磊: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力上,包括质量、品牌、性能以及服务等。但过去自主品牌主要看重销量,在产品和渠道方面扩张太快,忽略了产品开发以及后续服务能力的提升,但现在来看,这些恰是最重要的。
NBD:从国家政策层面,有何期待和建言?
崔东树:政策应该提供一个更稳定的环境。比如在新能源方面,究竟对插电式混动要不要补贴,仍存在摇摆,让自主品牌发展很为难。同时政策应该给予民营企业更多支持。相较于上汽、一汽、东风等大型汽车集团,可以走合资反哺自主路线,用合资赚来的钱去扶持自主研发,民营企业在这方面不占优势,因此在转型的阵痛期,需要政策扶持一把。
罗磊:正常的竞争应该是回归市场化轨道。中国自主品牌太过分散,市场集中度很低。因此如果要谈政策层面,就应该是加快产业整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