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着重于内部市场化国企改革才能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1-13 01:32

    目前的改革如果仅仅局限于融资,将是悲剧,着重于内部市场化改革,才是成功之基。

    每经编辑 叶檀    

    每经评论员 叶檀

    资产证券化方兴未艾,资产证券化与上市不能划等号。2014年与2015年是国有资产证券化的高峰期。2014年超过20个省市划定国资改革路线图,2015年,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推出的可能性极大。

    国企改革都与证券化、股市有关:第一次是1998年的重组股热潮;第二次是2007年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第三次就是目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证券化改革。

    从地方政府已出台的国有企业改革具体方案看,在资产证券化目标上,各地纷纷列出了企业集团上市计划:能整体上市的都整体上市,不能整体上市的则考虑部分上市或引进外部投资者。如湖北省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力争将全省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50%。资料显示,湖北国有资本证券化率目前仅13%,增长空间巨大。湖南省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0%。

    平安证券认为,从各地目前已经公布的情况来看,各地提出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一般在50%以上,目前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只有不到一半的水平。地方国资争先恐后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如按保守估算,至2015年末,全国地方国有资产证券化规模将比目前增长5.3万亿元,这个增量相当于截至2013年底A股总市值的22.3%,这不是个小数字。

    绝大多数地区的国企改革、国资证券化与上市挂钩,对于股票市场未必是个大利好。如果国企效率高、盈利好,上市之后与投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当然是件好事,但从以往国企上市之后的情况看,情况未必如此乐观。国企行政色彩浓厚、市场禀赋不足,直接表现在股票市场上,融资重于分红。

    统计显示,1998~2000年间,国有企业上市融资4934亿元,3年间上市公司仅支付红利522亿元,国有企业从股市中获得的净融资约为4412亿元。2006年、2007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企业的改革,核心是大型企业调整重组,央企做强做大,此后A股陷入长期低迷,直到2014年下半年。此次国企改革再出发,会从股票市场融资多少?

    证券化是融资交易的一种方式,未必需要通过某种狭隘的方式进行证券化。如经营性、不牵涉经济安全的地方国有资产,通过证券化之后在股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国资未必需要拥有控股权,获得控股权的主体可以通过企业改革或者再次并购重组,让企业获得新生。而通过证券交易平台重组股东结构,形成新的管理团队,是与上市之类的证券化方式截然不同的市场化资本运作方式,并且还能通过改良企业内部管理基因,使整个社会的效益获得真正提升。

    目前,国资平台正在 “变性”,改变为资产整合平台,如安徽分类推进不同功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引入优先股等模式,加大整合重组力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广东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主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整合省属同业企业以及同类业务,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资产注入、非公开发行股票、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做强做大主业突出的资本平台。

    改革成功的前提,是国资整合平台必须具有市场机制,必须有专业金融人士主导,有严厉的规则制约,否则,一个个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国资资本平台,将挤压目前具有市场色彩的民资资本平台。

    国资证券化伴随国企改革进程,并非新生事物,以往改革过于着重在融资,内部管理体制通常行政僵化,目前的改革如果仅仅局限于融资,将是悲剧,着重于内部市场化改革,才是成功之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梁海明:深港通核心不在“通”而在“融”

    下一篇

    地方纠结债务上报:报低难操作 报高怕问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