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股权变动+业务失衡 8家基金2014年发行“交白卷”

    2014-12-31 01:08

    记者梳理发现,除2014年刚成立的6家基金公司外,尚有8家公司在2014年基金发行上交了“白卷”。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宋双    

    每经记者 宋双

    对于任何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来说,进行适量的产品设计储备并适时推出新产品,不仅是发展所需,更是资管实力的展现。

    毫无疑问,2014年乃是基金发行大年。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除2014年刚成立的6家基金公司外,尚有8家公司在2014年基金发行上交了“白卷”,即泰信、天治、益民、德邦、华宸未来、诺德、西部利得和浙商。

    这8家基金公司有新有老,公募资产规模全部在百亿元以下,甚至还有4家不足8亿元,且大多已连年亏损。“零发行”背后的缘由也是五花八门,例如,新基金上报未批、批而不发,公司股权变动、高管人事变动,市场行情不佳,对于非公募的热衷而导致业务重心失衡等。

    《《《

    5家基金断档一年:公募与非公募业务重心失衡

    2014年,泰信、天治、益民、德邦和华宸未来等五家基金公司均没有新产品成立。其中,泰信不是不发而是新基金迟迟不获批;德邦2014年7月23日曾获批一只新基金,但却“批而不发”,最终将发行时间安排在2015年初。

    泰信、天治和益民都是成立十年左右的老基金公司,专户业务开闸及子公司相继成立后,它们更加醉心于非公募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天治,早在2012年初便提出了将专户业务打造成公司“名片”的决心。

    德邦和华宸未来都是 “70后”新基金公司,也都在非公募业务上加紧扩张,但2014年华宸未来子公司资管计划违约,震惊市场,遭遇重创。说到底,公募基金公司的主业始终是公募业务,任何非公募业务都不能取代。

    德邦、华宸未来:遭遇成长烦恼/

    德邦、华宸未来两家“70后”基金公司,均成立于2012年,2014年新基发行则双双交了“白卷”。

    德邦基金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9日,其首只基金德邦优化配置于当年9月25日成立,2013年接连成立德邦德信中高企债指数分级和德邦德利货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4年7月23日德邦曾获批一只混合型基金德邦新动力灵活配置,但一直“批而不发”。不过最新公告披露,该基金将于2015年1月5日开始发售。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德邦旗下已成立的3只基金资产规模合计7.33亿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9位;而其首只基金德邦优化配置规模仅剩下0.11亿元。

    与众多新基金公司一样,德邦非常重视非公募业务,其专户资格与基金公司同时获批;2012年10月起专户产品开始上线。2013年3月12日,子公司德邦创新资本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同年10月子公司产品陆续发行。或许德邦耗费了太多精力在非公募业务之上,全年子公司成立产品数量多达55只,且大部分投资指向房地产业。

    德邦基金三大股东为德邦证券(70%)、土产畜产(20%)、西子联合(10%)。

    相比而言,华宸未来处境比较难堪。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华宸未来公募资产规模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一,旗下两只基金华宸未来沪深300指数增强和华宸信用增利规模分别为0.29亿元和0.38亿元,合计仅为0.67亿元。

    华宸未来2014年因为非公募业务的扩张“栽了跟头”。因子公司资管计划违约,其子公司连带母公司被证监会处以暂停新业务三个月的处罚。这也引发了高层动荡:原总经理万云、原董事长刘晓兵先后离任。

    因此,华宸未来2014年在公募业务上没有任何动作恐怕也不难理解,其作为市场上首家韩资公募基金公司,目前看来发展并不顺畅。

    泰信:新基金迟未获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4年8月12日,泰信上报新产品——泰信赢丰一年目标触发式保本混合型基金,走的是普通程序;截至12月19日,该基金仍处在审批程序之中,注定泰信2014年颗粒无收。

    不过,这并非泰信成立11年来首次出现“断档”的现象,2005年和2007年,其同样没有新基金问世,白白错过2007年大牛市。2013年泰信曾成立两只基金,一只股票型和一只债券型。

    8家零发行的基金公司中,泰信是资历最深、旗下产品最多、资产规模最大的一家。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泰信旗下15只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共计84.75亿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9位。

    尽管基金数量达到15只,但种类单一且规模分化严重,泰信先行策略、泰信蓝筹精选和泰信优质生活规模分别为35.92亿元、12.46亿元和10.21亿元,泰信双息双利、泰信现代服务业、泰信基本面400指数等规模不足5000万元。

    不过其子公司锐懿资产在2014年新产品密集成立,根据公告显示为34只,此外还有专户产品,也就是说虽然公募受阻,但2014年泰信非公募业务发展并未减速。

    天治:专心经营专户业务/

    与泰信一样成立于2003年的天治基金,2014年全年均未有新产品上报。

    2013年天治仅发行一只可转债基金,即天治可转债增强债券A/C,规模已经缩水至1.56亿元。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天治旗下10只公募基金规模合计41.15亿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65位。其中规模最大的天治核心成长19.81亿元,而天治品质优选、天治成长精选和天治稳定收益规模均不足1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同时注意到,天治基金成立以来,曾多次出现新产品断档。例如,2007年、2010年、2012年均全年未有新基金问世,其中2007年和2010年都是因故被证监会暂停资格,因此错过大牛市;其余年份基金成立情况也并不 “给力”,于是天治旗下基金产品线建设同样堪忧。

    天治基金公司注册地点为上海,其两大股东分别为吉林信托(61.25%)和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8.75%),注册资本为1.6亿元。历史上其股权曾多次变动,高层震荡,这也造成了天治在公募行业内的困难局面。

    不过,导致目前天治公募业务发展“意兴阑珊”的主要原因是其对于专户业务的重视。天治基金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2014年初公司的发展策略也是主打专户业务。”

    益民:股权变动制约发展/

    关于益民基金公司,曾有业内人士评价其似乎“从未走出泥潭”。

    益民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为市场上第52家基金公司。其注册地为重庆,也是目前仅有的注册地点位于西南地区的两家基金公司之一,不过其办公地点仍在北京;注册资本为1亿元。

    成立9年以来,益民旗下一共成立公募基金产品6只;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基金零发行,主要原因是证监会勒令益民进行整改,涉及股东资格、董事资格、投资、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2012年、2013年恢复发行,分别成立1只混合型基金,2014年再次断档。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6只基金规模合计40.66亿元,仅剩益民创新优势一只独大,规模为29.21亿元;其余5只基金中,益民红利成长为7.54亿元,益民服务领先1.67亿元,益民货币、益民多利债券和益民核心增长规模均低于1亿元。

    回顾其发展史,《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股权和人事变动是制约益民基金发展的主因。

    成立初期,益民基金公司原发起股东为重庆国际信托(30%)、重庆路桥(25%)、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25%)和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0%);2009年6月27日股权变更为重庆国际信托(49%)、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31%)、中山证券(20%)。彼时,身为重庆国际信托首席执行官的翁振杰出任益民基金董事长。在翁振杰2009年上任之后,原总经理刘义鹏离职,祖煜接任总经理一职仅17个月之后也离职;2011年1月雷学军出任益民总经理。

    益民基金非公募业务大门从2012年开启,2013年5月27日其子公司国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

    3家基金断档两年:股权变动元气大伤

    除上述五家外,还有3家基金连续两年发行交“白卷”。规模小、亏损多是发展现状,而市场环境不佳、发新基金成本太高也是原因。

    不过,与泰信相同,西部利得2014年同样上报了一只新基金,但直到年底也未获批;同时,与浙商基金一样,2014年遭遇的股权变动也足以使其“元气大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3家基金公司均未成立基金子公司,因此盈利上就更为困难。

    西部利得:审批过长错失时点

    西部利得基金公司即原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2014年,西部利得基金经历外资股东方纽约银行梅隆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全权撤资的考验;2013年则被基金经理辞职、核心投研人才告急所困扰。

    在这两年时间里,西部利得基金公司均未成立任何新基金。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4年4月28日西部利得曾上报一只中证500等权重指数分级基金,该基金已于11月24日完成第二次材料反馈,或许获批在即,但要赶在2014年结束之前成立已无可能。

    西部利得成立于2010年7月20日,是市场上第61家公募基金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旗下仅有的4只基金规模共计3.16亿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87位。除西部利得策略优选规模为2.39亿元之外,其余3只规模都在3000万元以下,已是“微乎其微”状态。

    据西部证券财报披露,西部利得除成立当年盈利之外,2011~2014年上半年均呈亏损状态。其中,2011~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4248.49万元、-1331.27万元和-4338.04万元,2014年上半年亏损1939.52万元。

    或许是连年亏损耗尽了外资股东的耐心,2014年,纽银梅隆将所持有的该基金公司49%股权悉数“折价”转让给上海利得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目前西部证券仍持有51%股权,为控股股东。伴随着股权的变动,西部利得不得不更名改姓,高层管理人员也再一次生变,2014年5月原总经理陈喆辞去职务。

    不过,经历2013年人才危机之后,西部利得艰难地扩充了基金经理团队,目前在任基金经理数量达到4位,分别是付琦、刘吉林、傅明笑和陶翀。

    目前西部利得尚未成立子公司,仅具有专户业务管理资格,这也加大了其扭亏为盈的难度。

    浙商:两股东集体撤离

    浙商基金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21日,为市场上第62家基金公司。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旗下4只基金资产规模合计5.47亿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84位。其中规模最大的浙商巨潮为3.35亿元,其“最后”一只基金是成立于2012年9月18日的浙商聚盈信用债A/C,而A类和C类规模分别只剩下0.35亿元和0.05亿元。

    无独有偶,浙商基金2014年也遭股东 “抛弃”,而且是 “集体抛弃”。虽然浙商基金方面尚未做出正式公告,但股权转让已经在2014年8月14日浙江省产权交易中心完成交易。令人吃惊的是交易价格,原股东浙商证券和资生堂捆绑转让持有的50%股权,挂牌价为1.77亿元,而万向系通连资本最终以4.41亿元大幅溢价竞得。

    在如此剧烈的股权变动背景之下,浙商基金连续交出“白卷”或许也不难理解了。

    令人玩味的是,浙商证券退出浙商基金公司,却并未告别公募业务——其于2014年8月20日获取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10月24日首只产品浙商汇金转型成长便已向证监会提出募集申请,该基金于11月26日获批,目前已经发行结束。

    此前,浙商基金的股权结构被指不合理,尽管取名浙商,但四大发起方各占25%股份,谁也没有话语权。从规模、业绩来看,浙商基金发展并不顺利,而浙商证券想要的显然更多,这些都导致其宁愿全身而退,另起炉灶。

    在浙商证券退出之后,浙商基金两位副总陈志龙、杜煊君已经先后辞职。浙商基金势必会面临一定程度的人事调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浙商基金高管团队中,董事长高玮、董事耿小平、董事陈昌志、督察长闻震宙均是浙江证券背景,未来是否还将继续调整,以及浙商基金是否更名的问题,都还需要浙商基金一一解决。

    对于万向系以势在必得的高价拿下50%浙商基金股权,或许未来会带动浙商基金进行一系列改革,暂且静观其变。

    诺德:现有产品线已健全

    自从2012年9月10日诺德深证300指数分级成立之后,至今诺德基金公司再也没有新基金产品面世。

    在公募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这是一个太过漫长的停顿。不过,诺德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不着急。这两年市场行情并不理想,而且小公司发基金成本太高。诺德现有的产品线已经比较健全,2014年业绩也不错,所以做好持续营销就行。”

    目前诺德旗下共有9只基金,包括5只股票型、1只混合型、1只指数型和2只分级基金。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9只基金规模共计仅为29.56亿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67位。其中诺德价值优势规模为19.98亿元,另有5只基金规模非常有限,分化明显。

    诺德成立于2006年6月8日,为市场上第55家基金公司。诺德三大股东为诺德安博特公司(49%)、长江证券 (30%)、清华控股有限公司(21%)。根据二股东长江证券报财披露,自2010年~2014年上半年末,诺德已经连续亏损四年半;2010年~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764.85万元、-2000.33万元、-1428.97万元、-966.44万元,而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69.88万元。基金运营成本过高、公募资产规模过低,或许是诺德连年入不敷出的主因。

    自2011年12月27日专户业务资格获批之后,诺德开始发力专户产品。诺德基金官方网站宣传显示,公司自2013年10月11日首发中性量化策略专户系列产品一年以来,已有14只产品相继成立,同时多只后续系列产品正在销售之中。诺德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对冲产品比较适合近两年的市场环境。

    不过,经营专户尚未改善诺德的亏损局面。缺乏子公司业务“加持”,或许也是诺德迟迟无法扭亏为盈的原因之一。子公司业务普遍被中小基金公司、业务遇见瓶颈的基金公司以及新基金公司视为盈利法宝,目前公募基金子公司数量已经达到71家之多,但诺德并不在名单之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3家基金断档两年:股权变动元气大伤

    下一篇

    3家基金断档两年:股权变动元气大伤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