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曾剑 黄霞
每经记者 曾剑 黄霞
“一带一路”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也正是基于美好的预期,A股已经率先搭上了政策的顺风车。从近期做多资金蜂拥进入基建类标的的情况来看,热情已经达到井喷的地步。有券商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可能包含的建设内容,一是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二是区域内国家间的优势互补;三是人文交流的强化。
事实上,从一些数据上看,“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投资贸易机会。
据中金公司预计,“一带一路”地区覆盖总人口约44亿,GDP总量达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1/3)。由于沿线不少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速依然可观。未来十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1/3左右,总投资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
另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作加深。1~11月,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6.1亿美元和80.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3%和31.5%。其中承接东南亚11国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43.2亿美元,同比增长达50%。
基建最先受益
说到投资机会,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一带一路”究竟涉及哪些行业的建设。对此,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首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便提出应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这其实已经基本指明了“一带一路”的侧重方向。
事实上,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带一路”几乎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其沿线涵盖了中亚、西亚、中东、东南亚、南亚、北非、东非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并辐射东亚以及西欧。倘若再细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划分为中亚、环中亚、欧亚大陆三个层次;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划分为东南亚航线、南亚及波斯湾航线、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等三段。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一带一路”开始只是一个区域经济战略,但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化的战略。这是一个整体构想,是我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整体战略。从大范围上讲,其涉及的已经不只是经济带了,而是形成了两个经济圈——亚洲(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
兴业证券认为,对于 “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而言,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来看,这些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而我国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下台阶,建筑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基建输出”能够大幅缓解我国建筑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未来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大幅加快。
针对各条经济带所处的不同经济层次,投资建设的侧重点或又有所不同。
平安证券认为,中亚经济带合作重点在于能源资源、经济贸易、安全稳定;环中亚经济带合作重点是能源资源、经济贸易;亚欧经济带合作重点在于经济贸易、科技、文教。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间的合作也同样有所区别,韩国等发达国家合作重点集中在经贸领域;印度、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则强调经贸、基建与投资合作。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是多方面的,其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合作、园区和产业投资合作、贸易及成套设备出口、自贸区建设等领域。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阶段的重点。“一带一路”将依托沿线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对沿线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各地跃跃欲试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可能被惠及的省份早已经动起来,意欲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一块蛋糕。
资料显示,在2013年末召开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中,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广西、云南等西部9地和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地参会,这意味着,这些省份可能入围初期的“一带一路”建设规划。
此外,很多省份甚至已经将“一带一路”的设想写入未来规划中。
如未参会的河南已将“一带”规划写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河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已经启动亚欧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和医疗服务“五大中心”规划编制工作。吉林省充分利用沿边近海优势,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开启国际经贸合作新模式。黑龙江省提出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连接欧亚的“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打造跨境产业链。
对于这些地区而言,政策上的利好消息也于近期到来。
12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下一步将从五个方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抓紧制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经贸合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构建覆盖各国的基础设施网络;引导企业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力度,建立一批产业园区;进一步提高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启动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尽快取得早期收获成果。沈丹阳指出,“一带一路”是我国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服务出口,有助于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央企争当排头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公开信息进行梳理后发现,受限于资金、技术实力等因素,施行“一带一路”真正的“主力军”或还是实力雄厚的各家央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公司披露海外大单的信息并没有引起市场关注,但在目前“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这类上市公司似乎已成为了资金炒作的首选标的。
11月4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北方国际(000065,SZ)发布公告称,日前与伊朗德黑兰轨道车辆制造公司签署供货合同,为其提供504辆碳钢地铁车及相关备件,车载设备的供货,合同金额高达56.14亿元。这一消息发布后,便刺激公司股价强势涨停。就在不久之前,北方国际披露了涉及8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建设“老挝南湃水电站BOT项目”正是募投项目之一。
事实上,长期关注上市公司公告的投资者应该注意到,在频频签署海外基建大单的公司当中,中国铁建 (601186,SH)、中国中铁(601390,SH),以及中国南车(601766,SH)和中国北车(601299,SH)一直扮演者“领头羊”的角色。每隔一段时间,这些企业便可能发布获得巨额订单的消息。
除了基建类海外大单外,部分上市公司在高端装备领域的订单同样值得关注。比如振华重工(600320,SH)在9月底就曾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一家新加坡公司签订一艘潜水支持施工船的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近2亿美元,预计将于2017年交付。另外,该合同还包括一艘同型号潜水施工船的选择项,客户将根据合同规定行使选择权。
除了传统央企之外,一些央企旗下的子公司也会获得不少海外订单。比如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旗下的中工国际(002051,SZ),其2014年订单飞速增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