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余鸽
每经记者 余鸽
近日,微信朋友圈被小米公寓刷屏了,有人在研究小米公寓的个性化设计,有人在议论它的客群特点,甚至有人为其操心到底赚不赚钱……仔细研究一番发现,这个“you+国际青年公寓”,一度是由小仓库改建的办公楼,然后又被改建成年轻人群居的公寓。
事实上,除了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投资外,个性化设计也是小米公寓的最大看点:个性涂鸦、公共食堂……公寓主打的并不是单间公寓的空间和房间设备,而是公寓提供了用于社交的大堂空间和娱乐空间,项目更偏重打造一个交流平台,当然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创业平台。
有业内人认为,行业对小米公寓的关注,来自行业自身发展深入反思和大胆创新,变革中的房地产业需要一个搅局者,需要一个能带来新鲜血液的产品或企业。当然,小米公寓并不是第一个搅局者。
以成都为例,自2008年万科首提“青年置业计划”后,青年住宅的市场、产品都在细分。此后,青年住宅经历了几个阶段的蜕变,从小面积低总价到户型空间小而全的57平方米套三,再到现在追求社区公共硬件功能配置和软性服务。刚需房贴个“青年豪宅”的标签就可以大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房企需要更多注重实用创新与服务,通俗一点讲,卖房给年轻人不再是一锤子买卖。
目前,小米公寓未实现量产,还难以透过它看到未来。不过,未来青年住宅发展的方向,可以从当下趋热的项目发掘一些脉络,即互动、智能、人性化。
长租房小米公寓火了,其盈利并不在现在,而在未来。在互联网时代,把产品租给或卖给用户之后,房企跟用户之间的关系才刚刚开始,用户使用开发商提供的运营服务需要付费,如何让他们持续心甘情愿地买单,关键在于提供的用户体验。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