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智库建议明年货币政策不宜过于激进 银行信用风险需关注

    每经网 2014-12-24 09:28

    蓝皮书主编、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宜采取过于激进的扩张措施,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明年降息和降准均有可能发生,但着眼点主要在于降低融资成本和综合配套改革。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昨天(12月23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发布《2015金融蓝皮书》(下称“蓝皮书”),蓝皮书对2015年金融发展各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蓝皮书主编、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宜采取过于激进的扩张措施,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明年降息和降准均有可能发生,但着眼点主要在于降低融资成本和综合配套改革。

    蓝皮书提示,从2011年9月末至今,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12个季度“双升”,且目前的不良贷款率数据或许有些被低估,银行信用风险需关注。

    货币政策不宜过于激进

    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较为严重的下行压力。蓝皮书称,要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总思路,保持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面对通货紧缩引致的种种负面效应,在货币政策调控过程中可能需要出台一些刺激力度有所强化的措施。

    具体到数据上,王国刚介绍说,M2的预期增长率可能有所调高,在14%左右,会突破13%的限制,新增贷款规模可能在11万亿元左右,即突破10万亿元的限制,以保障贷款增长率维持在14%左右。

    蓝皮书预计,明年美国经济还将进一步复苏,与此对应,美元走强将影响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走势;欧元区和日本要走出衰退仍然需要时日。特别是,地缘政策因素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但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将有助于抑制2015年的全球通胀,这为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创造了积极的条件。”王国刚说。

    王还表示,在CPI持续走低的条件下,如果CPI增长率在1%左右,那么可能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1次左右,以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国际收支顺差数额减少的条件下,可能再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

    不过,在“新常态”运行中,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在中高速区间展开,以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提高,从而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在此背景下,蓝皮书称,我国不宜采取过于激进的扩张措施,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12月PPI同比为-2.7%,为近一年半最大跌幅,已经连续33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大幅下跌0.6个百分,石油及天然气、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延续了大幅下跌的趋势。

    交行报告说,预计PPI负增长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这一轮PPI负增长已创近30年工业领域通缩的最长时间。

    王国刚认为,降息的作用在于对冲实体经济融资的利率成本,中国物价下行并非直接是货币原因造成,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下行只依靠货币宽松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蓝皮书称,中国人民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展开宏观调控过程中,关注的重心应从短期金融稳定转向长期金融稳定,不应当过多、过广地对出现的局部流动性风险进行直接干预,以免金融风险救助产生道德风险,导致金融稳定对中国人民银行过度依赖,损害央行的信用独立性。

    银行信用风险上升需关注

    2014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6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6%,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

    如果只从上述数据看,银行业的信用风险还不特别令人担忧。毕竟,无论是与国内历史还是与其他国家银行业对比,1.16%的不良贷款率都算是相当温和的水平。

    但蓝皮书称,若做一些结构和动态上的分析,信用风险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或许就不那么令人乐观了。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入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部分地区的信用风险暴露仍在继续上升。

    从2011年9月末至今,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12个季度“双升”,不良贷款率从0.9%提高到了2014年9月末的1.16%。不良贷款余额则从4078亿元上升至7669亿元。

    变化率方面,不良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在过去三年中基本维持在15%以上,2013年第三季度以来则超过20%,且逐步加快,2014年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速达到了36%。

    并且,目前的不良贷款率数据或许有些被低估。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五级分类方法存在模糊性,在实践中,一些事实上已经形成风险的瑕疵贷款(如逾期90天以内)并未被算作不良,而是被暂时放入关注类贷款。

    他还指出,在监管当局严控风险,以及银行绩效考核与资产质量高度挂钩的现实条件下,银行一线也有一定的粉饰资产质量的动机。

    此外,银监会所公布的统计数据只涉及商业银行,并不包含数量众多(目前超过2000家)的仍未改制的信用合作社,这些机构的资产质量应远低于商业银行。

    曾刚还提到,在整体风险依然可控的情况下,部分地区企业破产、企业主“跑路”的现象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小微企业领域,由于银行大量使用联保贷款制度,一家企业违约很容易产生连带的负面效应,造成风险的扩散和上升。

    “目前,周期性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小微企业信贷领域,风险状况尤其值得警惕。”曾说,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风险成本的显著上升,部分地区的银企关系开始明显恶化,这愈加强化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短期内难有根本性的解决之道。

    蓝皮书认为,当前信用风险上升主要源于实体经济的转型调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征,仅靠商业性机制无法有效解决,宜通过宏观上的托底和风险分担机制上的创新来降低风险成本。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年内新基金募资近4000亿

    下一篇

    岁末年初尤须明确信贷政策导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