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传言不断 央行为何还是没有直接降准?

    证券时报 2014-12-18 13:55

     

    有新闻报道称,12 月17 日央行通过SLO向数家银行提供了短期资金,并对部分到期的MLF 进行续作。

    为何此次央行还是没有直接降准?临近年末资金趋紧,市场上每有周末降准的传言。2015 年降准是大概率事件,但阳历年内来看降准并非最佳时点。国信证券预测,在前次降息之后,央行不愿过快降准的理由有三:

    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这应是央行货币政策立场的直接体现,也就意味着央行不会前脚降息,后脚就降准。否则,央行引导和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二是,近期股票市场一路狂飙,每日成交频创天量。也许在央行看来,上次降息的直接后果就是钱更多地进入了股市(甚至是激进加杠杆式地涌入),而非流向了一直以来“嗷嗷待哺”的实体经济。因此,资产价格的飙升加重了央行降准的顾虑,放缓了货币放松的步伐。

    三是,近期人民币汇率急剧贬值,外围市场(尤其是俄罗斯)深度震荡。此时央行祭出全面降准这一带有“全面宽松”意味的政策,对于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平抑人民币汇率波动都是不利的。因此,央行“顺势而为(财苑),部分须作(MLF),无缝衔接,短期平滑(SLO)”就成了一个次优选项。

    当前来看,(阳历)年内降准最可能的触发因素应该是,人民币汇率贬值造成外汇占款的大幅流失。从最近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来看,不能断然否认这一可能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几月央行已逐渐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影响减弱,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也就相对减弱。例如,今年三季度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并未带来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的可观上升。进一步地,即使出现了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的显著下降,央行也需要连续几月的数据来确认,这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趋势,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降准应对。因此,除非12 月新增外汇占款天量减少,否则(阳历)年内降准的可能性较低。

    上一篇

    稀土企业整合重组倒计时 概念股飙升

    下一篇

    上海电气集团参建“华龙一号”核电重大项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