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佩克预计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疲软以及美国原油库存不减反增的双重压力下,国际油价再次大跌。但分析人士表示,此轮油价大跌背后,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供需关系失衡来形容,其中可能更多涉及的是政治博弈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再次给惨跌的油价重重一击。该组织10日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将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下调至近十二年来最低水平。
国际原油市场对这一数据作出的反应是大跌,纽约原油期货近月合约价格在10日触及60.43美元的近五年半低位。11日亚太及欧洲交易时段虽然出现小幅反弹,但已经持续一段时间的熊市路途依旧让多头痛在心头。
有分析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在此轮大跌背后,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供需关系失衡来形容,其中可能更多涉及的是政治博弈。
供需失衡并非主因
根据欧佩克的预期,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为每日2890万桶,是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该需求水平低于上月欧佩克成员国的日均产量及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每日生产3000万桶的目标。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能源信息署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的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50万桶,而此前市场预期减少220万桶,库存意外增加暗示需求疲弱。
在两大数据的拖累下,纽约原油期货价格10日收报每桶60.94美元,盘中跌至近五年半低点60.43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下挫3.9%,报每桶64.24美元。在11日欧洲交易时段,国际油价小幅反弹,然而过去五个月的持续下跌,已经让油价刷新五年低位。
从基本面看,2014年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实际石油需求增长缓慢,页岩油供应增加和欧佩克稳产,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的供应过剩情况是油价下跌不可否认的诱因之一。
然而,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油价的一跌再跌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供需失衡基本面来分析,更多的是政治和人为因素的博弈。长期来看,页岩油从供给增长和价格传递两个层面降低国际原油价格,同时这种供应的多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加剧美国和欧佩克之间的原油产量博弈。
产油大国间的博弈
伊朗石油部长本周表示,如果欧佩克再不团结一致,原油价格恐跌至每桶40美元的低位。而有海外媒体披露称,伊拉克将对明年南部巴士拉港口出口的重质油给予更大幅度的折扣。
在10日的欧佩克紧急会议上,尽管阿尔及利亚和委内瑞拉建议采取行动稳定油价,沙特石油部长欧那密仍维持维也纳会议上的论调,坚决不减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能源中国展望》首席专家徐小杰认为,长期以来,沙特一直承担着国际石油市场最大“机动国”的角色,即原油需求不足时增产、过剩时减产,来维持欧佩克国家的整体供应,平衡价格波动。然而今年6月以来,沙特基本维持产量不再减产,以占稳市场份额。
“很明显,沙特要把美国页岩油扼杀在摇篮里,再加上华尔街投行在唱空。”在隆众石化网资讯总监王涛看来,油价一跌再跌是有主力持续做空。至于底在哪,根据对页岩油成本的数据跟踪,沙特心中有个底价。“通过这轮大跌,我们也可以观察到页岩油的成本。” 他对上证报记者说。
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高健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原油一跌再跌,是需求持续放缓,供应过剩不断累积爆发的一个结果。此外,供应过剩的量持续得不到改善,再加上欧佩克放弃担当市场调节者角色,进而引发市场价格战。”
大跌带来连锁效应
在一些业内人士眼中,利益集团间的博弈战持续不休,油价也难以拨云见日。
一位长期跟踪原油价格的交易员如此感叹,“这波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企业倒霉,不少企业都与海外机构有衍生品的对冲合同。”早在2008年,东航、中航集团和中远集团在国际油价历史最高点(140美元/桶)时,与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境外投行签订了高额石油期权合约,不久油价快速下跌,3家企业不得不双倍赔付,截至2008年底共赔付人民币8亿元。
有外资机构认为,油价下跌加剧了20多年来持续时间最久的大宗商品走低行情。法国兴业银行与花旗集团本周表示,由于食品与金属生产成本中高达五成来自能源投入,所有品类大宗商品都将继续下跌。尽管库存充裕再加上经济放缓造成需求减弱,但是油价下跌降低了采矿企业和农场主维持盈利的最低价格。法国兴业银行预计,玉米或再跌3%,棉花或跌6.5%,金价最多可能下跌5%。
彭博社预计,随着铜、糖出现供给过剩,再加上身为全球最大能源、金属、猪肉、大豆消费国的中国增长放缓,追踪22种原材料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可能连续第四年以跌势收官,或创1991年该指数问世以来最长连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