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陈玉宇:人力资本是新常态时期核心资源

    2014-12-11 00:4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发自北京

    新常态之下的中国“药方”有哪些?这其中,被学界甚为推崇的方向聚焦在供给侧,这种重在解除供给束缚的经济学流派,将人力资本的供给抑制列为其中,认为给其松绑才能实现财富涌流。放宽视域,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离不开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和产权保护这三个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的增长对经济的助力颇为明显。

    时下,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新常态背景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何如,诸多学者最近发声频频,而他们几乎不约而同的提及人力资本。陈玉宇,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他在12月9日以十余篇微博说明人力资本和经济前景的逻辑关联,现在且看他的系统性论述。

    近日,云南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 《2013年度云南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云南省人力资本投资1864.26亿元,占GDP的16%;全省人才资源总量381.63万人,比上年增长6.85%。

    在地方愈发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人力资本对地方经济发展具体将起到何种作用?特别是在新常态之下,人力资本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儿?对于创新创业的推动力有多强?如何才能使人力资本发挥最大效应?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核心资源

    NBD: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目前人力资本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有何重要性?

    陈玉宇: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发生的变化之一,就是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劳动力资源条件发生变化。中国将从一个低技能、低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充裕国家,变成一个高教育水平、高技能劳动力充裕的国家。怎样适应这样的转变,需要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有根本性的深刻改革,才能够完成。

    中国还进入了收入分配体制的新常态。此前30年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逐渐转向了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新常态。这也与我们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有关。普遍的受教育水平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最有利的方式,同时也是最健康的方式。

    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长期增长最核心的资源。新常态的核心其实是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中国的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的改进。而其中的牛鼻子就是劳动力市场,中国需要一个更加完善、全国一体化、具有很大灵活性和功能性的劳动力市场,以将劳动力配置好,将优势发挥出来。

    NBD:目前中国的人力资本现状如何?未来的前景又怎么样?

    陈玉宇:首先,中国的人力资本在存量上并没有优势,25岁到34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相比其他国家较低。这也要求国家应继续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基础教育更加广泛推广,甚至提升到12年。以及现在已经展开的高校扩招,并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和目光的短浅而放缓脚步。

    再看优势,中国的优势在动态上,我们虽然在上世纪的50年代到70年代间的受教育水平与世界各国相比较低,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的学生完成高中与完成大学的比例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一比例还有提升的空间。

    中国今年700多万本专科生毕业,以后这个比例将继续上升。中国历史性地实现了转变:从低技能劳动力充裕的经济体,悄然变成高技能(大学)劳动力充裕的经济体。5年后累计新增4000多万本专科毕业生。这将引起一场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诱致的产业结构革命,前途可期。

    不赞同大规模培养技工

    NBD:这是否会为当前的创新创业热潮注入活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陈玉宇:中国当前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事情是,尽管当前宏观经济困难,但平心而论,是有的行业困难,有的行业不困难。即传统的行业困难,新行业正在一鸣冲天地发展。

    像电商、网上销售,各种物联网互联网我都将其统称为新经济。新经济的增长速度都是惊人的。如上半年的网上销售,和去年相比增长了48%,但实际上全社会的整个销售额才增长8%。

    新经济绝不仅仅包含着电商,还包含通过移动互联网、信息系统能够增加效率降低成本的所有生产环节。这都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天下和舞台。这时候,新经济更需要受过更好教育的劳动力支持。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将中国制造业的振兴寄希望于像德国那样培养许多高级技工。但目前的情况是,中国技工可以培养,但不会需求那么多。

    就像美国现在有1.5亿劳动力,但在制造业中就业的一共才1300万左右。中国在制造业中的就业人口,今天就是历史的顶峰,未来中国的制造业会发展,但是主要依赖每个工人创造的产值增加。

    所以,中国培养人力资本方面决不能短视,当前世界的技术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劳动力需要的不是狭窄技能,而是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能力。

    这恰巧是大学教育培养的专长所在。现有微观数据的各种估计,大学教育的投资还是不错的投资。教育还对社会的参与度,对美好价值的卫护,对良好人格的形成,对减少暴力和犯罪,都颇多影响,政府补贴是应该的。

    政府主导构建高效劳动力市场

    NBD:在高技能劳动力逐渐充裕的情况下,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否会不相匹配?

    陈玉宇: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是为了适应农民工发展而形成的产业结构,现在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在找工作时会发现,适合他们的工作比例并没有那么高,所以更需要有更好的劳动力市场,让他们在有限的工作岗位里,达到更高效率的雇主和雇员的匹配。

    对劳动力的需求方,也就是企业们,也会根据资源禀赋条件的变化,来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看到市场上有如此多的高水平劳动力,便会考虑是否该转产,是否应该去开辟生产性的服务业,或生活型的服务业等符合未来方向的产业。

    我们需要一个高效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充裕的高技能的劳动力,不断与产业结构转变的企业产生的新需求迅速进行配对、吻合、互相促进。

    但目前的问题是,许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高技能劳动力。北京的大学生劳动力充足,但在其他城市相关劳动力较少却需求量大的情况下,北京的劳动力是否愿意跑向其他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呢,这要打一个问号。

    中国1990年到2012年出生的人,差不多有4亿,其中大约2亿受过高等教育。未来20年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最大的挑战在于此。我们需要一个高效率的劳动力市场,配置好我们最宝贵的劳动力资源。

    NBD: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劳动力市场?

    陈玉宇:政府在构建劳动力市场方面是要起主导作用的,原来限制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的法律、户籍制度等都需要调整,且不要再制定一些一厢情愿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制度。好的劳动力市场,能够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生产率。劳动力资源误配置,损失巨大。

    中国未来增长动力的转变,是需要建立在一个更加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以使得不断培养出高技能的人力资本不被浪费,能够随着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变化,迅速地补上去,进而发挥互相促进的作用。

    在此情况下,中国真的会变成不再依赖低级的制造业,而是逐渐演变成依赖高级制造业的相关环境,依赖城市化和服务业来进行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与“教父”万明坚决裂 长虹手机业务欲单飞

    下一篇

    平安银行现代农业金融事业部正式成立打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打造“不一样”的金融支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