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智
每经记者 李智
A股迭创天量,行情热火朝天,但有不少投资者并不高兴,因为“满仓踏空”成为他们自嘲的热词。但面对金融等蓝筹板块连续大涨,不少错失行情的投资者既想追高买入又担心调整风险。因此,近期表现平平的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盘股,成为关注对象。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创业板公司都遭遇股东减持,而愿意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捡便宜”的机构依旧不多。
大额减持拖累股价
昨日 (12月3日),光韵达(300227,收盘价21.33元)的一则公告披露了股价回落的原因之一。光韵达称,控股股东光韵达实业在12月1日和2日,减持131.7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5%。近两日,创业板公司安利股份(300218,收盘价11.98元)、华仁药业(300110,收盘价7.94元)等,也先后披露了股东减持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这仅是一小部分减持信息,因为有更多的减持并未达到公告披露标准。根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仅在12月1日这一天,就有超过30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遭遇自家高管不同程度减持,而近期以来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在梳理一系列数据之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公司在遭遇股东大额减持之后股价表现并不理想。如天马股份(002122,收盘价8.41元)包括董事陈建冬在内的4位高管,在上周五(11月28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1550万股,本周以来该股跌逾5%;南洋科技(002389,收盘价11.35元)同样在上周五被董事冯小玉减持590万股,本周一应声大跌7.43%。出现类似情况的还有中科电气、华虹计通和赞宇科技等公司。
机构慎对“捡便宜”
分析人士认为,公司股份被减持后特别是被高管大额减持后,股价走势低迷很容易理解,一是减持向市场传递出信心不足的负面信息;二是减持本身就对市场有冲击,特别是部分接盘方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折价获得股份后,迅即在二级市场上转手卖出。
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很多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股东折价减持,但相关公司近期股价涨幅也不大,愿意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捡便宜”的机构依旧不多。
据深交所披露的数据,从上周以来(11月24日至12月3日),中小板、创业板公司累计出现近310笔大宗交易,累计交易金额约100亿元,其中大多数成交价格较二级市场折价在10%左右。而在这近310笔大宗交易中,机构在买方席位上亮相的仅有20笔左右,涉及成交金额尚不足9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能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吸引机构资金的中小盘个股也就值得投资者关注。如在11月26日获得机构买入的冠昊生物(300238,收盘价67.55元)近日表现就强于大多数创业板个股。《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昨日东光微电现身大宗交易平台,两机构席位以14.93元/股的价格接手1500万股(约占流通股本15%),中原内配、新筑股份也不同程度地获得机构青睐。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