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伊利30亿新西兰乳业基地投产 全球化棋局再落一子

    2014-11-26 00:5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董来孝康 发自 新西兰怀马特市    

    每经记者 董来孝康 发自 新西兰怀马特市

    昨日(11月25日),伊利股份奶粉事业部旗下的新西兰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举行启动仪式,2013年开工建设的一期工程——产能可达4.7万吨的产品线投入运营,主要用于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伊利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西兰当地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已有部分运抵中国,成本上要比在国内生产低不少,与澳大利亚的相比也具有价格优势。

    10月21日,伊利股份曾发布公告称,拟在新西兰投资年产5.6万吨奶粉项目,同时配套建设婴幼儿配方乳粉包装项目;另外,拟在新西兰投建生牛乳深加工项目和超高温灭菌奶项目,投资金额共计20亿元。伊利股份方面表示,这意味着新西兰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总投资金额将达30亿元。

    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称,上述基地二期工程也已启动,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将是公司海外战略的基础,借此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此外,继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成立欧洲研发中心之后,伊利股份此次又与新西兰林肯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潘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成立欧洲研发中心,到与林肯大学达成战略合作,伊利股份产品研发全球化战略已经启动。

    恒天然“吐出”部分鲜奶收购市场/

    据了解,伊利上述新西兰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占地面积38公顷,2013年4月开工建设,生产能力为日处理鲜奶1400吨,年产婴幼儿配方乳粉4.7万吨。

    记者获悉,一期工程满产后年需鲜奶21.5万吨,目前已与47家当地奶农签订了购奶协议,基本能够满足生产所需。

    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表示,通过与当地奶农签订长期购销协议,每日通过各种指标检测对原料奶进行定价,按月、季等时间段进行结款,避免价格大幅度波动,从而有利于伊利股份掌控成本。

    另外,新西兰原奶生产量受季节影响波动较大,一年中呈现“两头量少中间量多”情形,可能会对乳制品工厂的生产运营有一定影响。

    伊利股份方面对此表示,上述生产基地选择婴儿配方奶粉和全脂奶粉兼可生产设备,在供奶旺季兼顾生产婴儿配方奶粉和全脂奶粉,确保签约原奶全部使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西兰整体奶源量已达到一定发展阶段,再增长空间不大。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新西兰年产鲜奶170亿升左右,其中约93%供出口,占全球乳制品贸易量的25%左右。

    据了解,新西兰的奶源提供商以奶农合作社为主,恒天然此前曾一度掌控了90%的合作社。上述业内人士则表示,由于部分奶农逐步开始“单干”,目前恒天然掌控的奶农合作社比例已降到80%左右,在市场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为其他乳企收购鲜奶创造了机会。

    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奶粉进口量为85.4万吨,同比上升约49%。其中,从新西兰进口奶粉68.7万吨,基本都由恒天然提供。

    宋亮坦言,通过加大海外自主投入,国内乳企可利用国内和国外双奶源地进行调剂,避免单一奶源产地带来的价格波动和生产风险。对在新西兰当地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成本情况,宋亮则表示,算上运输等费用,也要比在国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成本低30%左右。

    乳企加大研发力度拼竞争力/

    “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预计投资30亿元,将成为新西兰最大的液态奶和婴幼儿配方乳粉基地,及乳制品深加工基地,是伊利股份海外投资最大的基地。”潘刚表示,除了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还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这个基地也是将来连接国内、新西兰及世界各国的一个基础。

    本月初,伊利股份曾宣布,与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共同出资在美国堪萨斯州建设年产8万吨奶粉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同时供应国内市场和全球其他市场。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新西兰、美国等发达国家乳制品市场需求趋于饱和,而国内乳制品需求却处于快速上升阶段,2016年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元,原奶需求巨大,这是国内外乳企 “联姻”的动力所在。

    宋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伊利股份等国内乳业巨头具有很强的资金实力,通过海外设厂或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不仅能绕道抢占国内市场,还能借此进军其他国家市场;但一手要布局奶源,另一手还要掌控产品研发,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消费者所需婴幼儿配方乳粉差异较大,若不能在配方上制胜,在与洋品牌竞争时会“底气不足”,其他乳制品出于竞争需求也要不断推陈出新。

    事实上,国内乳企已加大了研发上的力度。

    11月21日,蒙牛旗下雅士利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研发机构UniService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婴幼儿、孕妇营养方面,婴幼儿成长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

    飞鹤乳业则联手哈佛大学医学院BIDMC医学中心在美国波士顿成立飞鹤-哈佛医学院BIDMC营养实验室,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婴幼儿及成人的营养需求研究。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只有研发国际化,才能使品牌真正做到国际化。”

    2014年上半年,有着“食品谷”之称的瓦赫宁根大学与伊利股份合作成立欧洲研发中心。潘刚曾表示,欧洲将成为伊利全球研发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伊利股份也将与DFA在产品研发、工厂检测等更多领域进行对接和融合。

    昨日,与以农业教研为主的林肯大学达成重要战略合作,被视为伊利股份研发体系达成全球性覆盖的重要标志。潘刚则表示,伊利股份研发全球化战略已经启动。

    宋亮表示,无论是蒙牛还是伊利股份,都有意识地致力于成为营养健康食品企业,而研发技术无疑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潘刚则指出,未来牛奶要“健康、洁净、生态”就离不开产品研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心”是中国的“脑”是中国的 高铁全身都是中国的

    下一篇

    总理督战“多龙治水”强调防范饮水安全数据造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