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高管+掮客”玩转资本魔方 市值管理成双刃剑

    中国证券报 2014-11-14 14:32

    本报记者 张莉

    近日,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协议惹来市场诸多争议。有关人士称,上市公司在推出股权激励、大股东持股解禁、停牌重组等一系列动作之后,旋即与券商机构签署协议,难免引起投资者对其市值管理动机的猜想。

    一直以来,市场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争议颇多,尽管《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曾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然而进入实践环节,不少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却逐渐误入歧途,操纵股价、概念包装、炒作题材等质疑频频出现。

    有人担心,不少急功近利的机构更是抱着赚快钱心态,借由“市值管理”的幌子在二级市场肆意妄为,坐庄式市值管理产业链或已悄然形成。在这些被扭曲的市值管理背后,往往伴随着中小投资者未来遭受巨大损失。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认为,当前不少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认知存在较深误区,将市值管理等同于股价管理,部分通过操纵股价或进行资本运作来推高市值,实质已经背离市值管理初衷,券商、私募等机构频频介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事项,但中介机构并非市值管理“主体”。

    该人士强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需要走出误区,不得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同时不得触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禁区。

    创新边界模糊 市值管理计划频遭质疑

    尽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早已被提升至改变蓝筹股低估值现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但由于关联各类上市公司及高管利益、中介机构参与以及多项资本运作过程,对市值管理市场仍然“谈虎色变”,不少上市公司所推出的市值管理计划也被频频扣上“铺垫大小非套现”、“长线操纵股价”的帽子,并遭遇各方诸多猜疑。

    有上市公司近日公告称,近日与一家大型券商签订《市值管理服务战略协议》,拟引入作为公司资本运作的合作券商,旨在对公司的战略规划与并购思路进行专业梳理,以抓住行业整合机会,促进公司快速,稳健地发展。

    据公告披露,大型券商将提供包括研究、投行财务顾问、投融资等相关服务。公告认为,券商机构可为公司提供行业内相关的并购整合机会以利于上市公司的市值优化和主营业务的长远发展。该份协议被视为首份A股公司公开签署的市值管理合作协议。

    不过,上述协议中“如投资机会可行,双方承诺优先考虑与对方在产业并购基金等方面展开合作”内容却引发市场广泛猜测。据公开消息显示,此前上市公司已经推出股权激励、大股东解禁、停牌重组、公布重组方案等重大消息,股价也受利好刺激一路高歌猛进。而在此次市值管理计划抛出之际,上市公司同时预告大股东减持,因而遭到市场对其铺路套现的质疑。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并购重组火热,上市公司及机构都在尝试对市值管理模式的创新,但创新方式是否合法合规,则需冷静观察。市场人士分析,现在上市公司非常热衷做市值管理,但有些忽视公司主营业务,而专注在通过资本运作和机构介入来推高股价,这已经背离市值管理初衷。

    一些可能引起风险的创新模式进入市场很快会被其他公司效仿并复制推广,上市公司也会陷入题材炒作、股价操纵的误区,对整个市场运行带来不好的示范效应。

    接近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指出,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合规、科学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

    “市值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市值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的资本新标杆,市值大小充分折射出企业经营的相关信息,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潜力、行业地位,管理水平、团队素质和品牌形象等,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市值也是考核经理层绩效好坏的新标杆,决定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能力强弱、融资成本高低的新标杆;市值更是投资者财富多少的标杆。这正是新‘国九条’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的初衷。”

    上述人士坦言,当前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观念认知模糊,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提高公司股价而制造一系列事件驱动,甚至出现虚假重组、利益输送等迹象,这也令市场对市值管理“妖魔化”,质疑上市公司动机不纯。

    “市值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匹配发展,而这种匹配应该是基于投资者的长期回报的,而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匹配发展。如果仅就事论事地针对影响市值的某一因素采取某项行动、刻意制造短期市场热点,那么随着热点的消褪,大量因羊群效应被套牢的中小投资者必将成为市场牺牲品。”

    上一篇

    精英踏醒戈壁 圈内为啥流行“苦行”

    下一篇

    市值管理需正本清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