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不能丢下背街小巷。”面对这番景象,王群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凭着这份担当,市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推动以道路改造、水系改造、棚户区改造,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改四化”工程。
“打造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这是湘西北常德市,站在湖南省域经济和中南地区大区域经济层面,作出的新发展定位。蓝图绘就,从去年7月起,常德市决策层决定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起笔”——推进城市道路改造、水系改造、棚户区改造,实施“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工程。
“三改四化”,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管理、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千头万绪,如何精准推进?
“常德发展落后了,我们将愧对先烈”
2013年4月,常德市委书记王群履新调研,首站便来到武陵区箭道巷。当时的箭道巷,雨污管道不分,每遇雨天,便污水横流;居民做饭烧水取暖用的煤球,把狭窄的巷口染得一片漆黑。
“新型城镇化不能丢下背街小巷。”面对这番景象,王群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凭着这份担当,市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推动以道路改造、水系改造、棚户区改造,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改四化”工程。
2013年7月19日,常德正式拉开“三改四化”的序幕。让决策者始料不及的是,动工带来的不便,引发了众多市民抱怨、质问,甚至谩骂。
面对质疑,常德市决策层来到位于河伏山上的常德保卫战主战场忆先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随后召开的城市建设务虚会上,王群坚定地说:“常德的发展落后了,我们将愧对先烈。”
河伏归来,市委、市政府与工程建设者一道发起路改大会战:在接下来的180多天时间里,全市完成了42条城市主次干道和165条小街小巷的综合改造;先后启动整体搬迁型棚户区改造项目53个、维修完善型改造项目10个,改造面积达53.5万平方米;实施水系治理、污水处理厂等6大“水改”项目;对武陵大道等区域170栋楼宇实施美化、亮化;数字城管、智能交通、安全防控三大系统进入实质性建设。
5道关卡堵漏洞,确保民心工程不注水
“三改四化”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事关常德的永续发展,来不得半点虚假。为此,常德市决策者们层层设卡,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要确保工程质量,必须过监理、各项目业主派出的技术员、住建局质安站和纪委4道关卡。向群巷一个新修的排水管井,水泥还没有完全凝固,污水就排了进来。在纪委的监督下,该井重新拆建。组织部“观察员”是监督“路改”质量的另一道关卡。他们观察各路人员的到岗到位情况,同时监督问题。大湖路与鼎城路交界处的路口,揽客的摩托车与工程车辆抢道影响施工。“观察员”反馈后,交警、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整治活动,净化施工环境。
作为城市建设主管部门,住建局所有班子成员和站室负责人都联系有“路改”路段。鼎城区住建局局长李南孝,每晚6点带领班子成员、站室负责人到所有“路改”现场夜巡。一圈巡下来,往往就到了晚上11时许。
不久,市民们惊喜地看到:一栋栋楼宇换装换“脸”,一条条主次干道更通更畅,一个个街巷社区变洁变美……有些退休老干部从原来的“反对派”转为“支持派”。“60多年来常德第一次这么有计划有目标地按规矩进行城市改造。”原常德地委书记、90岁高龄的刘佳时说,常德领导干部以敢于担当的精神,破除阻力,打开建设局面,实属不易。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11/07/nw.D110000renmrb_20141107_5-12.htm?ADUIN=1163552935&ADSESSION=1415323803&ADTAG=CLIENT.QQ.5365_.0&ADPUBNO=2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