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混改在全国如火如荼展开之时,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直言,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陷入“私有化”误区。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正当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展开之时,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直言,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陷入“私有化”误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10月27日的国企改革十月谈现场,刘纪鹏深度剖析了新型公有制,他表示未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走出几个误区,其中包括“混合所有制就是私有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单兵突进等盲改误区。
改革不能单兵突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资国企改革的力度、广度开始加强、拓深。“现在我们有些混合所有制改革没有规则,以为混合所有制就是胡乱盖一锅”,刘纪鹏认为,现阶段的改革财政部、发改委、国资委都在做,尤其在混合所有制已经跑在前头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切不可单兵突进,这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大问题。
下一步的国资国企改革必须要有统一的监管。现有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由财政部经手参与,其余改革项目还涉及到财政部、教育部以及卫生计生委等等。“必须要有统一监管推进改革,所以要走出单兵突进的盲改误区,要尽快形成规范化的统一监管,随后可以先试点再全面推广。”刘纪鹏认为,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财政部相关人士曾认为,当前所说的国有资产及其管理体制,仅仅是现行国资委管辖的资产及其体制。从正面来观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质上是不完整的,还有巨额国有资产不在现行体制之内,如邮电等。而要把这些都属于“国有资产”的监管和运营都纳入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则又是现行体制所无法容纳的。
由此可见,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先要明确 “国有资产”的定义,然后形成明确的制度规则。这其中一个深层的问题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质上就是国家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载体和依托;不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就会形成不同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有效性。
而针对上述涉及多层面的改革问题,说明下一步改革需要统一筹划,不能过于分散。
改革不是私分盛宴
除了改革的协同性问题,刘纪鹏还认为,“改革不是私分盛宴”。在接下来进程中,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守改革底线,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有专家认为,在市场规则更规范的当下,大规模交易性流失可以避免,但流失风险难以杜绝,在坚持公开透明、防控引导并举、改革反腐同步防堵国资交易性流失的同时,应防止以“怕流失”为由拖延改革,放任体制性流失。
为破解上述难题,在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中,需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先行先试相结合”。在加强各项政策的系统研究的同时,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完善政策,使顶层设计和试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改革主体作用。
虽然国资国企改革环境已改变,但造成国资流失的风险依然存在。例如仍存在国有资产底数不清的状况,比如不少县级政府还有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但由于缺乏专门的工作机构,无法摸清资产底数,改革过程中发生国资流失的风险很大。
而且,资产评估难以给出公允价格,资产评估通常是对单项资产进行估价,难以体现国有资产的整体价值。国有企业所具有的品牌、商誉、技术、营销渠道、垄断地位等无形资产,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社会诚信度整体较低、中介机构不规范的情况下,国有资产容易被低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