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蔡恩泽
◎蔡恩泽
眼下,说P2P行业冰火两重天,一点也不为过。根据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的统计,9月份国内P2P“问题”平台共计23家,环比上升35%。“问题”平台占平台总数比例上升到11.9%,而8月份为11.3%。
尽管“跑路潮”、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惊心动魄,但P2P行业的魅力依然不减,9月份P2P平台新增80家,环比8月新增平台数上涨48%。截至9月底,全国P2P平台共计1336家。
大资本进驻,给2014年P2P平台带来气势恢宏的搅局者。一大批资深玩家挟大佬之势涌入这一市场,互联网企业捷足先登,传统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跻身P2P行业。一时间,群雄逐鹿,P2P成为2014年互联网金融一大亮点。
各路资本抢滩P2P,其野蛮生长的玄机并非深奥莫测。
首先,资本的逐利性使P2P风生水起。我国投资渠道狭窄,而民间资本的闲钱又很多。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太多的投资选择,理财、基金动辄5万元起步,门槛很高,将广大老百姓挡在门外。
其次,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难让P2P顺势而为。银行嫌贫爱富,对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兴趣不大,即便开恩贷款,其审批手续也是十分繁琐。而银行惜贷,更愿意把钱借给大型企业,而不愿意拉小微企业一把,导致众多小微企业难以为继。这给P2P网贷施展拳脚的机会。
再次,进入门槛低。由于P2P监管尚处于自由放任的阶段,做P2P网贷这行没有资质审查的门槛。弄套模板,注册一个域名,找一家第三方支付,招俩客服就能上线开张,这给创业者大开方便之门。
P2P网贷的风险不言而喻,在我国,以P2P名义存在的机构中,大多直接或间接介入债权债务关系,实际上已嬗变成融资平台,容易滋生非法集资行为。其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打着P2P的幌子,行自我融资之实,部分P2P变身网络版民间非法集资平台。所谓自融,就是自己有实体企业的老板到线上开一个网贷平台,将网上融得的资金主要用于给自己的企业或关联企业输血。
二是创业者经验欠缺、风险意识较低。有的创业者主观上并非想利用P2P圈钱,但客观上随着网贷平台规模越来越大,会有大批资金募集进来,创业者始料不及,一旦找不到资金需求者“接盘”,就会导致资金闲置,就要承担高额利息风险,形成资金链断裂。比如“拆标”式运作积聚很大风险。“拆标”就是将一个借贷标的拆分成不同期限、不同金额,将其重新打包推销给投资人,就是用短期的资金去借给长期才能还钱的融资者,如秒标、天标等,平台往往为此要倒贴资金,承担一定的资金压力,风险很大。
三是P2P平台拥有中间账户资金的调配权,中间资金账户缺乏监管。中间资金账户是一个缓冲地带,其开设主要是为了交易核实与过账,是P2P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眼下中间资金账户普遍游离于监管之外,资金的调配权仍然在P2P平台手里。如果对时间差和条款没有严格控制,携款潜逃、挪作他用等中间账户资金沉淀引起道德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四是主观道德性欺诈,从一开始,搭建这类P2P网贷平台的人就是不法分子。一些网贷平台利用信用卡免息还款的优势,打着P2P网贷的幌子,实际开展的是信用卡套现业务。因为信用卡通常有一个月的免息期,考虑到资金周转的风险,P2P网贷公司往往选择10天、15天、20天期限的短期标的。标的到期后用回款来偿还信用卡,同时收获贷款利息。这是用银行的钱套取借款人的利息。
P2P行业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为了遏制行业风险,国家已明确P2P归银监会管,第三方支付由央行管,这种默认的监管方式将会通过成文的规定出台。
目前监管层已设定P2P业务边界,主要包括四条红线:一是要明确平台的中介性,二是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是不得搞资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可以断定,监管渐行渐近,一旦靴子落地,P2P行业必定会有一次大浪淘沙的洗牌,多数P2P网贷或遭“清洗”。而未来的P2P市场,是那些实力雄厚、深耕市场的P2P大佬。
(作者为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