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本次巨亏,獐子岛复牌后连续跌停已是大概率事件,而从公司三季报公布的股东情况看,社保基金无疑是最大受害者。
“24小时监测”躲不开黑天鹅/
对于此次亏损,獐子岛解释称,2014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公司按制度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部分海域存货异常。根据公司抽测结果,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461.93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本轮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0060.15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05万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41.73万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25.2万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
对于存货异常,亩产下降的原因,经过交流和讨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家达成四点共识。
1,2014年1~8月的水温波动幅度高于历年平均水平,北黄海冷水团强度减弱,宽度加大,水温日变幅加大。较大的水温日变幅会对虾夷扇贝生长、存活产生影响。
2,受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獐子岛西部底播海域的底层水温在6~8月下旬波动很大,气温日较差达4℃左右。水温日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将对虾夷扇贝生长、存活产生较大影响。
3,北纬38°55′以南海域,因受北黄海冷水团东北部外缘影响,虾夷扇贝不适生长期较北部增加2个月,虾夷扇贝最佳生长适温期逐渐缩短,从北部区域的6个月减至南部区域的4个月,生长适温期短。较低的水温也影响贝类饵料生物的生长,特别是对深水区域的饵料生物负面影响更大,易造成虾夷扇贝的基础摄食率不足,生长趋慢和营养积累不足。
4,与2010年相比,2014年主要增养殖海域中的可溶性氮含量增加,磷含量显著减少,硅含量增加,氮磷比上升,推测上述变化导致了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虾夷扇贝饵料藻类质量下降。
总结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专家的观点,獐子岛百万亩海域绝收主要是受到海水温度异常及其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对于这类异常现象,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监测手段提前发现并未雨绸缪、做好减灾工作,而不是面对气象灾难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