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白亚静 欧阳凯发自深圳
每经实习记者 白亚静 欧阳凯发自深圳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资本脚步的跟随,产业发展到哪里,资本的脚步就会蔓延到哪里。
早在7年前,武汉最大的三家激光企业——华工科技、楚天激光、团结激光欲“合三为一”,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激光企业。然而,盛况却陡然生变,楚天激光于当年底打了退堂鼓,华工科技与团结激光也于2011年“分手”。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上百家激光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现阶段,对于激光企业来说,苦练内功,埋头加速技术融合才是重中之重。
来自OFweek激光产业研究中心一份报告显示,从激光新趋势来看,以半导体激光器、高功率的光纤激光器、高功率皮秒和飞秒激光器在内的三类激光器将逐步主打市场,进一步拓展激光精密加工的市场空间,完成以前传统加工工具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激光业两大巨头“缠斗”/
2000年6月,华工科技(000988,SZ)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工业激光类产品为主的上市公司。两年后,深圳大族激光(002008,SZ)紧随其后,成为第二家工业激光概念的上市企业。华工科技以生产高端的激光工业设备为主,而大族激光主要生产量大面广的低端激光工业设备,当时,国内形成了华工科技和大族激光引领的激光产业格局。
2007年1月,武汉最大的三家激光企业——华工科技、楚天激光、团结激光决议重组结盟。但时过半年,重组计划陡生变数。楚天激光的提前离场,让原本“三合一”的重组方案,被迫改为“二合一”,即华工科技与团结激光组建合资公司华工团结。维系4年后,2011年,华工科技最终还是把华工团结的51%股份挂牌转让,武汉激光业大重组正式以失败告终。
“如今再看那次并购,我个人觉得,主要是因为技术融合不够,企业整合未达到预期,我更倾向于激光业百花齐放,而不要为了扩大规模或占有市场而并购重组。”OFweek激光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叶启东向记者分析表示。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华工科技当时能与楚天激光、团结激光重组联盟成功,或许华工科技实力更强。
尽管华工科技和大族激光总部分别位于武汉、深圳,但二者的竞争关系并未因距离而改变。
2011年9月,华工科技正式在深圳成立子公司——深圳华工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此举被业内视为两大激光企业的一次“贴身肉搏”,时任华工科技常务副总、华工激光董事长兼总经理闵大勇当时就表示,此番进入深圳,就是要在大族激光的眼皮底下抢市场。
上市后,两家企业频频在资本市场融资。2008年,大族激光融资9亿元,瞄准高端激光工业设备。2009年,华工科技融资4.58亿元,主要投向激光特种制造装备等5个项目。2011年,华工科技再次为“三网合一及3G用核心光器件产业化”等三个项目募投。截至2013年12月30日,华工科技募集资金总额已达到12.5890亿元。
不过,大族激光后来居上。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华工科技营业收入达11.24亿元,不到大族激光营业收入22.92亿元的一半,华工科技净利润5482万元,不足大族激光净利润2.41亿元的四分之一。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正是技术至上、缺乏实业思维、战略上的随意性以及错失发展良机等,使得华工科技的激光行业龙头地位被撼动。
大族激光证券事务代表王琳认为,公司的优势正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且有较高的产业化比例,“如果一个产品不能产业化,技术是不成熟的,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然后直接到市场上卖。”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上百家激光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而在大族激光与华工科技酣战之际,不少中小激光企业也在奋力追赶。
随着光韵达 (300227,SZ)、金运激光 (300220,SZ)分别在2011年、2014年上市,激光行业的双寡头格局开始改变,以深圳为例,除了大族激光、光韵达两家上市企业外,还有联赢激光、光大激光、创鑫激光等非上市公司,全面覆盖激光产业上中下游以及应用产业。
据OFweek激光产业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国内激光产业仅有8家上市公司,其中武汉有3家,包括华工科技、金运激光、吉事达;深圳有两家,包括大族激光和光韵达;苏州有两家,为天弘激光和银河激光;无锡有1家,为激光装备。
高功率激光器是未来趋势/
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报告显示,2005年~2009年,中国激光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6%,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2009年,在全球激光市场出现24.8%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激光市场仍然保持15.1%的增长,成为全球激光市场中的一股新兴力量。
上述报告指出,未来激光技术开发将向高功率、高光束质量、高可靠性、高智能化和低成本、固态方向发展,其中,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成为激光器发展方向的代表。此外,精密和微细加工领域的应用是激光加工的重点应用方向,在高度精密加工的场合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如电子、半导体、通讯、光存储等行业。
“光纤激光器尤其高功率是未来的一个重点,小功率的光纤激光器门槛已经降得很低了。”大成基金研究员肖燕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
肖燕松表示,光纤激光器相比蓝宝石,功率密度更高,更适合于工业化,其准度、纯度比较好,光源易于操作,成本低,性价比也比较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没有能够生产高功率激光器光源的激光企业,“都是买回来组装,目前高功率激光器只有大族激光和华工科技在竞争,其余还是局限在中小功率。”肖燕松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小功率激光加工设备中激光切割机和打标机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核心部件激光器主要采用CO2气体激光器,少量使用固体激光器。
“小功率的打标机已经饱和了,中小功率激光器也没有太大发展空间。”肖燕松预测,未来以高功率为主的光纤激光器才是趋势,“只有高功率的激光器才能切割比较厚的钢材。”
此外,伴随传统以电弧焊和氧焊为主的切割和焊接将逐渐被激光精密加工所替代。“切割的替换率更大,焊接也在逐步替代,目前焊接以电弧焊和氧焊为主,在精密制造工艺上,汽车已经逐步在替换,精密加工虽然价格昂贵,但韧度和强度均比电焊切割要好,比如航空航天、一些高端车领域已经有所应用。”肖燕松表示。
“国内精密加工还是做得比较早,华工科技和大族激光都有一些批量化生产,但大部分还是从德国、美国进口,主要还是看精密加工所承载的技术稳定性,以及能不能获得下游企业认可。”肖燕松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