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丁舟洋 发自成都
每经实习记者 丁舟洋 发自成都
低空试点改革为何效果不明显?
经历了5年低空改革试点,近两年,我国通用航空的飞行小时数同比增长仅为2.84%和2.48%,2013年的飞行小时数约60万小时。而据国际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 (以下简称GAMA)统计,2012年美国通用航空总的飞行小时2440万小时,每年的变化值都在百万小时左右。GAMA中国区代表祝凯在发言中指出,能够让大多数有飞机的人飞起来,是通航发展的第一步。
在中国(成都)国际通用航空发展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讨论“通用航空飞不起来”的原因,指出“低空飞行受限、基础设施滞后、人才缺口大”,是制约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三个因素。
中国航空学会通用航空分会副总干事周长春在论坛期间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在他看来,如果低空监管“一下子就放得很开”,那么空中的安全压力将大到无法承受。因此即使试点效果不明显,也要循序渐进地调整。
对于通航企业盈利的问题,周长春建议,“练内功、做专业”,根据地区特色和自身定位寻找盈利模式,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投资。“资本的盲目扎堆将可能导致企业为了争业务而杀价,降价企业为保证利润就会压缩成本,流失专业人才,进而出现安全隐患,对通航的伤害很大。保证安全始终是这个行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低空开放≠低空放开
通航市场的培育效果现在看来还不够明显,周长春坦言,这与目前的空域管制有关。但他强调,并不是说空域不该管,飞在空中的飞行器,其安全压力比地面压力还大。周长春指出,“低空开放绝不等于低空放开”,如果管理不当,将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另外,周长春认为,近年来通航市场培育成效缓慢亦与经济形势放缓的大环境有关,“作为那么大的行业和产业,市场的培育和体系培育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与其他产业一样,通航市场也要走一条从培育到发展、完善的渐进道路。
GAMA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有14万架在册飞机的用途是“个人飞行爱好”。祝凯称,在美国每99个家庭中可能就有一家拥有一架小飞机,因为在美国买一架小飞机尤其买二手机只需要6万~8万美元,“比起豪车和游艇,在美国家庭里面拥有小飞机的比例更高一些”。
周长春亦指出,大众 “通航文化”的积累对推动通航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航是一个需要做兴趣培养的行业,“上天去感受一下航拍、感受一下空中游览”,而不一定都想着要办通航公司赚钱。
避免“盲目扎堆进入”
不过,做通航制造和运营的企业肯定都要考虑盈利,对于那些尚未实现盈利的通航企业。周长春建议,要“练内功、做专业”。通航企业要根据地区的特点和自身定位来发展通航业务,想清楚要做什么,然后再明确到底要买哪种飞机、哪种飞机才适合在细分市场里发挥最大作用,“而不是先买了几架飞机,看着哪头热就跟着做哪头”。
“比如捷克生产的训练型飞机,买来做救护,就对不上。”周长春举例说,还要与当地市场充分结合,“比如九寨沟的通航做旅游就比较好,青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适合做探矿。”
周长春坦言,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资本“一哄而上”,没想清楚方向就盲目扎堆进入,“不能看着公务机有市场,就都去做公务机,为了争业务而杀价,价格降低企业为保证利润就会压缩成本,流失一批通航人才,如果因为成本控制而出现了安全隐患,对通航的伤害很大”。
现在国内也有很多通航产业园,但在周长春看来,很多通航产业园并不是真正想做通航事业,“有的目的是为了先圈点地”。周长春认为,从商业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策略,通航产业本来就是一个投入高、产出小、回报周期长的行业。但需要充分认识到,航空工业化、航空水平对国家高科技水平及经济实力有着整体引领作用,要站在战略性的角度来看这个高端行业的投入回报比。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