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万科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安邦保险旗下的“安邦人寿-稳健型投资组合”账户首次进入前十大股东行列,共持股2.35亿股,成为万科第四大股东、A股市场第三大股东。
时报记者曾炎鑫蒙湘林
房地产市场走势仍存分歧,但“新生代土豪”安邦保险集团已经在用钱投票。
据万科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安邦保险旗下的“安邦人寿-稳健型投资组合”账户首次进入前十大股东行列,共持股2.35亿股,成为万科第四大股东、A股市场第三大股东。
三季度斥资或超13亿
据万科A的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9月30日,“安邦人寿-稳健型投资组合”账户共持有万科A股票2.35亿股,占总股本的2.13%,成为A股第三大股东,以万科A9月30日的收盘价9.18元计算,安邦保险持有的这部分股份总市值达21.53亿元。
尽管公开信息只披露了前十大股东,但从相关数据仍可估计出安邦保险本次投资的时间、方式和价位。
据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安邦保险仍在十大股东以外,而当时的第十大股东持股为6868万股,可以计算出安邦保险在三季度至少吸纳了1.66亿股。此外,万科A在第三季度共发生了10起大宗交易,但累计成交股数仅为2154.15万股,远小于安邦在第三季度增持的股份数量,因而,其当前持股主要是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得来。
在剔除万科A的大宗交易股份数后,以万科A三季度的平均价格9.28元粗略估计,安邦保险三季度在二级市场上的投入资金大约为13.39亿元。
自从去年举牌招行、金地集团以来,安邦保险在市场上动作频频,是市场高度关注的“举牌专业户”之一。截至今年6月30日,安邦保险出现在五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行列,包括金地集团、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电建和工商银行,其中安邦保险持有金地集团11.47%股权,是金地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除了国内投资,安邦保险今年在海外市场上的投资也颇为抢眼。本月6日,安邦宣布以120亿元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一周后,安邦又宣布,全面收购比利时险企FIDEA。此外,韩国媒体也爆出安邦正在谋求以154亿元韩国友利银行,而这一消息也得到了一位接近安邦保险高层的人士确认。
暂未考虑进入董事会
作为近些年快速发展的险企代表,安邦一贯行事低调,对其多次的投资动作和战略布局都不做过多解释,但这也越发增加了其神秘感和市场对其投资目的的揣测。
谋求进入万科董事会是市场对其的猜想之一。早在2012年期间,安邦保险就曾谋求招商银行董事席位,但未能如愿,之后终于在2013年年底,发动了引人注目的举牌行动;在金地集团的投资上,安邦保险和生命人寿联手上演了此起彼伏的“举牌秀”,双方持股数均成功盖过原第一大股东福田投资,之后一并进入金地集团董事会。
这次是否会历史重演?一名接近安邦保险投资决策层的人士表示,安邦目前对于是否进入万科A董事会暂未考虑。
对于投资万科A的逻辑,上述人士表示,安邦主要是看重房地产企业长期的投资价值。该人士分析称,房地产企业的集体高增长时期已经过去,房地产行业将进一步分化,而一些优质的龙头企业将有望迎来更好的增长时期。
尽管市场上有声音指出,房地产市场未来或面临下跌,但该人士表示,短期的价格波动难以预测,这并不是险资投资主要的考量因素,只要持有的是优质的房地产企业,短期的价格波动就不需要担忧。
申银外国证券昨日发布研报称,万科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且得到大部分股东增持;前三季度销售呈现稳健节奏,预计公司在四季度的销售将进一步回升,公司全年销售和结算目标实现无忧,维持2014年2000亿元的销售预测。申银万国对万科维持盈利预测和买入评级。
险资抢筹21房企
热衷于地产股投资的保险机构不止安邦保险一家,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133家A股房企中,被保险资金进入前十大股东的房企数量达21家,险资对地产股的渗透率为15.8%。此外,占据21家房企前十股东行列的保险机构达15家。其中,中国人保入股最多,为5家,其次是安邦保险入股4家,中国人寿入股3家,生命人寿入股2家。
以最新股价计算,15家保险机构所持有的21家地产股的市值达264亿元,占21家地产股总市值3733亿元的7%左右。不考虑非前十大股东因素,险资对地产股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即主要集中在股本较小、市值中等的地产股。在21家地产股中,除“招保万金”外,其余地产股市值普遍在100亿元以下。
对比发现,安邦人寿对地产股的投资热情最高,持有的4只地产股市值达到99.3亿元,占15家险资所持地产股总市值的38%。同样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生命人寿势头也不弱,其持有的金地集团和深振业A,市值合计达96.1亿元。其中,生命人寿持有金地集团股权的27.63%,在和安邦保险的举牌比拼中处于绝对上风,安邦保险只持有金地集团16.47%股权。
需注意的是,除了金地集团外,其余20只地产股,险资的持股比例都未达到5%的举牌线(即5%)。一位投资人士分析,市值较小、股本较少,且股权分散的地产股,如果险资股权接近5%,这类股票往往具备借壳、重组的预期。